![]() |
|
![]() |
||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形成,他們不停地在思考、選擇和探索,在這同時也容易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
對專業不感興趣在大學裡,常會有部分學生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缺乏學習興趣,因而情緒低落。深入了解不難發現,這種現象不外乎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在報考大學志願時,對各專業情況不了解,因此填報比較盲目;被所填報的專業錄取,但實際情況與自己當初的想法相去甚遠;志願服從調配,所學專業並非自己喜歡的專業,但又不得不讀下去,因而感到很無奈;受各方面的影響,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發展前途,因而缺乏學習熱情;對本專業學習的艱苦性估計不足,遇到困難就喪失了信心。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一部分學生對大學期間的學習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從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不擅處理人際關系心理學家丁瓚先生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人際關系問題是導致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與中學相比,大學的學習方式和學校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各地區學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都不同,因而交往也相對比較困難。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使關系緊張,從而導致心理壓力。有些學生很希望能與別人交往,但由於個性內向,或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他們不敢主動與別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感到很緊張。
生活自理和適應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情況普遍存在。有相當多的學生不能夠很好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一些學生連簡單的勞動都不願從事,衣服、被子請人洗。
大學生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可以說大部分學生幾乎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是學校裡老師喜歡的好學生,在家裡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當他們面臨學業、生活、感情等方面的挫折時,一些學生就會顯得無所適從,進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個人前途不確定進入大學後,學生們逐漸由對前途的憧憬轉向現實。如果說他們在填報志願時還比較理想化的話,現在他們都從職業准備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前途。師哥師姐們的就業情況,社會的就業形勢,以及自己的主觀願望等,都會引起他們各方面的思考和權衡。在這個過程中也經常會產生各種心理困擾。
情感問題我國大學生年齡基本在18至24歲之間,從生理階段來講,生理發育早已成熟,渴望異性,並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滿足。不少學生遠離故鄉,倍感孤單,在潛意識中對異性的渴求尤為強烈。由於缺乏經驗和處理戀愛問題的能力,常為感情糾葛而頭痛。有的同學因為談戀愛與同學關系疏遠,與朋友少交往而孤立。有的學生害怕別的同學搶走自己的朋友,常胡思亂想、坐臥不安,產生焦慮情緒。有的學生因為兩人性格不和或其他原因失戀,一方可能陷入感情漩渦不能自拔,甚至產生自殺等心理危機。校園內因為戀愛危機也曾發生毀容等違法行為。大學階段學生年齡、生理及感情的特殊性,往往會產生情緒焦慮等心理問題。
生活上的困難和不幸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和沈重的心理壓力。有些學生有強烈的自卑感,交往退縮,有的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一旦再受到打擊,如他人的諷刺嘲笑、學習成績不好、失戀等就會引發更大的心理危機。另外,生活中的重大變故和意外,如重病、致殘、父母離異、親人亡故等,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上幾類,德育工作者只有准確地把握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問題,加以正確引導和幫助,纔能達到教育的預期效果。(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李姝)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