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手機、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是必備三大件,名目繁多的人情往來、泡吧、同男(女)友暢游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人說,今天的大學校園已經告別了寒窗時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絲毫不遜於白領階層。那麼,大學生的實際消費水平到底如何?
來自騰訊網新聞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6277名大學生參與),大學生適度性消費居多,過度消費屬於少數現象。49.2%的大學生每月花銷在500~1000元,29.5%的大學生每月花銷在500元以下,18.4%的大學生生活費超過了1000元。參加此次調查的大學生中,43.8%的人來自中小城鎮,41.3%的人家在農村,14.9%的人來自大城市。
『花錢最多的地方當然是伙食,不過食堂價格一直在「緩慢爬昇」,從我2007年上大一開始,基本是開一次學漲一次飯價,每學期末給學校反映問題,食堂價格肯定是第一個,不過反映了也白搭。現在經濟形勢不好,下學期伙食價格不會漲了吧?』天津市某高校大學生白雪說。
調查顯示,56.2%的大學生開銷最大的項目是伙食費,52.4%的大學生每月的伙食費用在300~500元。82.4%的大學生生活費是靠家提供,只有13.0%的大學生靠打工賺取,1.4%的大學生靠自己投資賺取。
值得注意的是,16.4%的人每月生活開銷佔到家庭月收入的一半,佔到三分之一的人有27.7%,29.8%的人回答是五分之一,19.3%的人回答是十分之一。
中國農業大學輔導員老師張生說:『大學生消費也是民生問題,大學生幾乎是純消費群體,花銷過大會使一些家庭背上過重的負擔,伙食是學生花錢最大一塊,伙食價格和學生的利益直接相關,學生應該參與到學校食堂管理中來,包括伙食定價。』
『除了少部分家裡富裕的同學花錢大手大腳,我們大部分認花錢還是比較理性的,自己不賺錢嘛,花錢太厲害爸媽就是不說什麼自己心裡也過意不去。』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賈中躍說,他周圍也有不少花錢沒計劃的同學,『這部分人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月光」,前半月富翁,後半月乞丐;另一種是「為伊消得人憔悴」,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還有天天吃泡面攢錢買數碼產品的;第三種是「信用卡四五張、債主一大幫」,屬於拆東牆補西牆。』
調查顯示,65.6%的人認為自己屬於消費適度型,『量入為出,不太重視儲蓄,有時會衝動消費或過度消費』,23.7%的人認為自己屬於消費保守型,『勤儉節約,重視儲蓄,從未衝動消費或過度消費』,10.8%的人認為自己屬於消費超前型,『從不儲蓄,花明天的錢,做今天的事,常有透支現象』。
除了伙食費,調查顯示,13.2%的大學生每月花銷最多的是購物(服裝、飾品、電子數碼產品等);9.4%的大學生花銷最多的是娛樂(休閑、健身、旅游、娛樂等);7.2%的大學生花銷最多的是用於『交際、戀愛』的費用,4.9%的大學生花銷最多的是學習費用(書籍、考試報名費用等)。其中,14.1%的大學生每月購買衣服、鞋帽的費用為200~500元,14.4%的大學生每月用於朋友交際、戀愛的費用為200~500元。
『以前花錢手大,給我媽打電話,她都形成條件反射了,第一句肯定是「又沒錢了吧」。我這學期專門買個本,看看平時錢都花哪兒了。仔細一查花銷,花錢多的地方就是請客吃飯、買MP4、還有十一出去旅游,把這些費用去掉,一個月500元左右屬於正常消費。』為了改掉自己亂花錢的毛病,鄭州大學大二學生鄭海潮整整記了一學期的『日常花銷一覽』,『建議亂花錢的同學學我,多記賬,慢慢就花錢有計劃了。』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