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十五中校長朱建民:辦學應向前眺望30年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周曉宇 2016-08-25 09:19:02

內容提要:『果汁儲存了一周,還原性糖劇烈增高,你們計劃怎麼改進?』前不久,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信息化生命科學實驗室裡,指導教師楊遠媛正在跟『純天然果汁保鮮』課題組的學生開碰頭會

  納米與化學可視化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杜春燕(左二)在給『科技創新班』納米課題組同學介紹掃描探針顯微鏡的功能。

  雲凱傑攝

  『果汁儲存了一周,還原性糖劇烈增高,你們計劃怎麼改進?』前不久,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信息化生命科學實驗室裡,指導教師楊遠媛正在跟『純天然果汁保鮮』課題組的學生開碰頭會。

  記者環顧四周,先進的設備、精密的儀器,跟大學實驗室並無二致。而在三十五中,風洞實驗室、航空科學與技術實驗室……這樣與中國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合作建設的高端探究實驗室,就有9個之多。

  『拔尖創新人纔怎麼培養?到大學就太晚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朱建民指出,『辦學應該向前眺望30年,30年後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人、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我們就培養什麼樣的人。』

  『私人訂制』,助力創新人纔成長

  一提起無人機,三十五中高一(8)班范宇?的眼睛就發亮,『現在的無人機應用在城市裡,比較難適應錯綜復雜的樓宇環境。我就想,能不能研究出一種在狹小地方起落的無人機。』就在不久前,這個16歲的男孩通過答辯,光榮入選『北京青少年科技後備人纔早期培養計劃』。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一直縈繞在朱建民腦海中。『現在,高中教育存在著一味圍繞高考「畫圓」的傾向,把人的成長窄化到了片面追逐分數之中,把學校的發展局限在了大學預科教育之列,不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人纔成長,當然也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朱建民指出。『中國經濟轉型昇級背後是人纔轉型,人纔轉型要靠教育轉型,而教育轉型要落腳在人纔培養模式轉型上。』朱建民告訴記者,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三十五中確定了『跳出教育看教育』的發展之路,遵循人纔成長規律,實現了教育制度、課程體系、人纔培養模式的三大創新。

  『過去,1.0版本的學校,只提供昇學渠道;2.0版本的教育,是給學生提供選擇;3.0版本的教育,一定要實現學生的「私人訂制」。』朱建民說。

  喚醒熱情,在科學家身邊成長

  『我是幸運的,在高中這個大多數同齡人只以高考為目標而奮斗的時段,我圓了自己的科學夢。』三十五中畢業生劉夢遙告訴記者,自己高中3年間,曾在昆明動物博物館學習蝴蝶標本制作,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實驗室見識超導體……2014年,劉夢遙捧回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杯』。

  『喚醒孩子對科學的熱情,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在科學家身邊成長。』三十五中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孫淑萍介紹,三十五中與中科院17個科研院所以及北航合作,自2010年起,每年招收兩個科技創新人纔早期培養班,把基礎教育和科技教育整合在一起。

  每個經過層層選拔進入科技班的孩子,都能享有學校和中科院聯手定制的特色課程:在基礎課程單元,學校每周安排半天時間,讓孩子們與各領域、各學科的科學家『面對面』;在實踐活動單元,孩子們走進中科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前往雲南、長白山、中科院各野外實踐基地等科學考察;在課題研究單元,學生在中科院導師和學校博士老師的『雙導師』指導下完成課題研究。

  『在學校的9個高端科學探究實驗室,都配備有博士教師擔任首席研究員,與相關專家研發配套課程,科技班學生每周至少4節課進入實驗室開展研究。』三十五中科技創新中心副主任杜春燕介紹,目前,五屆科技班同學已經完成了100多項課題探究,形成論文百餘篇。

  承擔責任,有志者事竟成

  『同學們,你們知道飛機為什麼能飛嗎?』講臺上,三十五中的老師提出問題;講臺下,坐著來自北京大興、東城、密雲等各區縣的學生。原來,這是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課堂。

  『目前,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中,三十五中作為資源單位開放了10個課程。』孫淑萍介紹,三十五中的課程『人氣爆棚』,僅一個學期,就授課3572人次,『我們學校的優質資源不只是面向三十五中的學生,而是希望服務北京所有區縣有需要的學生們。』

  向社會敞開懷抱,勇於承擔責任,是三十五中建校之初就秉持的信念。93年前,三十五中的前身志成中學成立,李大釗等建校董事們就提出『改變民族落後,發展教育事業,培養棟梁之材,有志者事竟成』的辦學宗旨。『93年過去了,我們作為後人,仍然秉承這個辦學宗旨。』朱建民表示,作為示范高中,輸出課程和資源是應該承擔的責任。據介紹,下一步,三十五中要將九大實驗室的153個實驗項目制作成線上課程,向全社會開放。與此同時,還將通過冬令營、夏令營的方式,面向全國有志向和潛能的學生開放優質資源。

  通過學部制、走班制、學分制、學長制、導師制的『五制』設計,三十五中在教育改革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在科技創新人纔培養上更是實現了三種創新:科學家走進課堂、融入課程,是一種制度創新;基礎教育課程與科技教育課程實現融合,是一種課程創新;科學家授課帶來『化學反應』,是一種人纔培養模式的創新。

  『魯迅曾說,在未有天纔之前,須有培養天纔的土壤。三十五中就是要構建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教育體系,做天纔成長的土壤,讓學生自主、個性地發展。』朱建民說。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