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解開“校內減負校外加”的新考題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編輯:周曉宇 2016-11-15 08:51:43

內容提要:近期多家媒體關注到一個現象:在教育系統各種減負舉動之後,很多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課內轉向課外,爭先恐後地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

  近期多家媒體關注到一個現象:在教育系統各種減負舉動之後,很多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課內轉向課外,爭先恐後地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超前學習、不講原理、追求解題技巧……一些急功近利的培訓機構迅速在全國做大。家長們則依舊焦慮感十足,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全家總動員,花錢花時間,不斷捲入這種飢渴遊戲當中,明知孩子不快樂,卻又被綁縛在戰車上動彈不得。

  這實在是令人尷尬的一幕。前些年大家不斷呼籲,應試教育導致孩子們負擔太重,身心健康受到嚴重侵害,爲此教育部門陸續出臺了很多規定:不得搞題海戰術,不得節假日補課,不得分快慢班,不得多佈置作業……如果說在校園系統內還可以“封堵”一些行爲,給學生們營造一些減負空間的話,那麼現在在校園外,這種“加壓”遊戲以市場化的方式風靡,顯然更加難以應對。這也警示我們:“教育減負”光靠主觀上的棒喝封堵,是遠遠不夠的。

  家長與學生不得喘息地跌入新的“圈套”當中,如果歸結爲家長們的選擇,顯然過於簡單。校外變本加厲迅速聚合成一個“學生負擔新疙瘩”,根源還在於教育的大邏輯依然沒有理順,所謂減負、均衡,只是做了局部的工作,並沒有改變中國教育的整體框架格局。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理清校外各種自主加壓的根源,並通過深化教育改革,針對性地清除這些病竈,本身就是教育發展與教育改革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具體來說,教育均衡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在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名校藉助奧數篩選優質生源,很多培訓班藉此“東風”迅速做強。再比如,目前的中高考雖有改觀,增加了一些素質選拔的內容,但唯分數論未從根本上改變,家長們還是得讓孩子削尖了腦袋爭高分,博取更好一點的教育資源,“抄近道”的得高分策略機構,自然會大行其道。

  中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指揮棒指向哪裏,整個社會的資源調度就會朝向哪裏。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許多地方體育考試分數納入中考總分,於是乎,以前備受冷落的體育課成了學校領導關心的對象,體育活動如火如荼,不僅嚴抓體育課上課質量,初三一年還要犧牲早讀等時間讓孩子們進行體育練習。可惜等孩子們一上高中,體育課又“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無他,高考不考。

  我們經常感嘆一些發達國家的大學更注重學生的素質提高,不可否認,其大學招生制度及理念對學生及家長有着更爲實際的影響。比如哈佛的招生簡章上總會提及學生社區服務、領導才能、學生活動等參考標準,且在招錄過程中真真切切地貫徹了這些標準,許多滿分“狀元”被拒之門外就是證明。當形成招生文化並固定下來之後,自然就會很好地發揮其“指揮棒”的效能。

  按理說,這些年隨着高等教育的發展,加上學齡人口的減少,中國教育面臨着一次難得的機遇,可以從容一些,舒展一些,更多地考慮素質教育,考慮人的全面發展。但如果不能將招錄製度的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將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工作咬定不放鬆,如果任由已然形成的教育不均衡局面繼續釋放馬太效應,學生就很難從這個大時代裏獲得益處。關於教育的敘事就會在校園內外形成兩重分野,校內減負校外加的怪現狀,就會變着花樣地持續上演。

  搞套路應試、超前學習的民間培訓機構,向我們提出的是教育改革的新命題。講教育減負、素質教育的大道理,非常容易,但在現實土壤與利益格局中,擺正各方的角色,還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卻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續不斷地推進。教育減負還在路上,各方人士仍需努力。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