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尊重她不想成爲“勵志偶像”的小願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編輯:周曉宇 2017-05-26 09:15:24

內容提要:看到假肢女孩謝仁慈的故事,很喜歡她的陽光。一場車禍讓她失去一條腿,從此不得不依賴假肢。她很堅強,沒有爲假肢自卑,穿着短裙露出假肢走在街上,被同學們愛稱爲“西政的太陽”。

  看到假肢女孩謝仁慈的故事,很喜歡她的陽光。一場車禍讓她失去一條腿,從此不得不依賴假肢。她很堅強,沒有爲假肢自卑,穿着短裙露出假肢走在街上,被同學們愛稱爲“西政的太陽”。一個故事能感受到她的自信與陽光:一位副教授曾在健身房偶遇她,專門發了一條朋友圈:今天在健身房看到一個小姑娘,她一條腿戴着假肢,不斷嘗試各種健身器械……我問她,你爲什麼推啞鈴?這個20歲的小姑娘咧嘴笑,大聲說,爲了防止胸部下垂。

  很多人都把小姑娘當成了不屈服於命運、用陽光與命運抗爭的勵志偶像,從堅強的她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可她說,她不想變成一個勵志典型,只想講自己的故事。不想被當成勵志典型,也許有人覺得這是她的謙虛,不希望被人仰視。我覺得她不是謙虛,而是害怕“勵志典型”中的同情、綁架和另類目光。她努力保持着微笑,不介意穿着短裙時被人看到假肢,努力淡化那些“不同”,是希望身邊人能用平等的眼光看她,不要用另類和異樣的眼光盯着她,能把她當成跟自己一樣沒什麼不同的人。“勵志典型”雖有一種肅然起敬的道德剪影,卻可能強化讓她敏感的“不同”和“異樣”。

  “勵志典型”的符號中確實包含着敬意和景仰,可敬意之後常常也潛伏着一種俯視化的同情,尤其是對弱勢羣體,自以爲是的同情可能是一種傷害。一個記者朋友談到過這種“典型塑造”中的俯視,她說:我們以前有記者去採訪重症病人,哭得比重症病人還厲害,同情心上來了就控制不了。等她入職時間長了,逐漸發現,要做職業化的採訪,這種俯視化的同情、匍匐的同情,其實都是對別人的傷害。弱勢羣體採訪多了後,就很容易讓人有不剋制的、氾濫的同情。

  當我們把一些人塑造成“勵志典型”時,很多時候是自私和功利的,各取所需,想從這個人身上獲得一種正能量,獲得這種精神那種營養,汲取這種價值那種意義,用她身上的某種精神鼓勵自己。我們考慮到的只是自己的需要,可有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別人是不是喜歡被當成這種勵志典型?別人是不是反感這種“精神挖掘”?我們在別人的苦難面前哭得稀里嘩啦,有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實際上,人們對“勵志典型”的景仰之外,常常匍匐着一種隱密的同情,這種同情讓那些敏感者是很不舒服的。尤其對一個很要強的人來說,這種俯視化的同情更是一種不小的傷害。看得出來,陽光的假肢女孩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因爲要強,她不再用厚重的殼把自己包裹起來,她去嘗試各種健身器械,她突破困難騎共享單車,她努力考上了大學,她不想忍受別人悄悄的打量而去掉假肢的遮攔。她就是爲了爭取讓別人覺得“她和大家是一樣的”。

  真正對她的尊重,不是把她當成“勵志典型”,不是仰視,不是俯視,沒有歧視,而是平視。想起一個溫暖的故事:爲了表示支持其特勤人員身患白血病的兒子,美國前總統老布什曾特別剃了光頭。剃了光頭的老布什坐在輪椅上開心地抱着2歲的派崔克,這個畫面充滿暖意。派崔克因爲患有白血病接受治療,導致頭髮掉光。事實上,不光是老布什,整個特勤小組成員都爲派崔克剃成光頭。老布什最大的女兒羅賓年僅4歲時死於白血病。

  還想起前幾天看到的另一條新聞,英國萊斯特郡一對“特殊”的父子參加了越野障礙賽ToughMudder,老爸不斷鼓勵着殘疾的兒子靠自己的力量往上爬,後來不少參賽者都來幫忙。父親的這種努力,也是想讓兒子感受到平等的自信。人們的幫忙,也不是出於同情,而是鼓勵他的自信。

  尊重她這個小小的希望吧,不要總自私地想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卻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