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科學不應讓女性走開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編輯:周曉宇 2018-01-22 09:55:20

“18歲生日那天我許下了三個願望:第一個是要活到120歲,跨世紀;第二個是要周游世界;第三個是要在醫學上攻克一件大事。”在1月12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上,獲獎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楊莉告訴我,現在,年逾不惑的她已經在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並且依然堅定地走在自己夢想的道路上。

本次頒獎典禮聚集了10位像楊莉一樣優秀的青年女科學家。

她們身著簡約的禮服,妝容精致,從烈焰紅脣裡自信地吐出的“阿爾茨海默氏病中神經元凋亡及淀粉樣沈積”“河流氮磷淨化”“基於模型的作物生長監測診斷和生產力預測預警技術”等科研問題,艷驚四座。

而同時,因為這些女性的存在,頒獎大廳裡還充滿了溫馨的家庭氛圍。她們邀請自己的父母、子女、丈夫和親朋好友前來觀禮,獲獎的女科學家們在忙於應對媒體、專家和領導之餘,還不忘幫小女兒換上漂亮的小皮鞋,幫丈夫捋一捋頭發,或是幫父母拍幾張合影。

面對這樣一個群體,大家都本能地用兩種視角打量她們——科學家和女性。沒有人不好奇:這兩個詞何以同時發揮到極致。

頒獎典禮上,中國科協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說,中國有3600多萬名女科技工作者,約佔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的四成,但“越往金字塔的頂端走,女性越少”。中國科學院800名院士中女性僅佔6%,中國工程院877名院士中女性僅佔5.1%。而“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評選,便旨在優化女科技工作者的成長環境,鼓勵支持更多年輕女性投身科研事業。

由於女性科學家“高位缺席”現象突出,社會普遍認為,女性在科研工作中一定存在某些劣勢。因此在采訪環節,記者們針對女性身份的發問一度蓋過了對科研本身的關注,但這讓這些中國科研領域的女性佼佼者感到很困惑,她們似乎完全不覺得自己哪裡比男性“弱”。

生育問題是所有職業女性都需要面臨的一個挑戰,但即使在身體最脆弱的時候,這些女科學家們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

前來領獎的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應用數學系教授吳曉群的黑色針織長裙下正孕育著一個小生命,她致力於研究復雜網絡的控制與同步、拓撲結構識別、同步域分岔及多層網絡領域。吳曉群很豁達地說:“做科研和教學是我的常態,現在身體一切都好,沒有停止工作。”盡管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經常讓她覺得“腦袋都要炸掉了”。

“我沒有遇到過性別歧視,周圍人都有很高的素養。女性在獨立經營實驗室上也游刃有餘。”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研話雖不多,但總是直面最犀利的問題。她主要從事神經退行性疾病,特別是阿爾茨海默氏病中神經元凋亡及淀粉樣沈積的代謝途徑的研究工作。

盡管人們非常願意為取得成績的女性鼓掌,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女性常被期待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這也是大家認為女性之所以難以在事業上更有建樹的原因之一。談論到平衡家庭和事業的問題,作為妻子和母親,張研和楊莉從來不認為家庭責任對於自己來說是“負擔”,反而是一種“享受”。

這些女性科學家們並不認為性別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優秀科學家的重要因素。她們覺得,無論男女,要當科學工作者都要有一些特別的“共性”。

就以出席頒獎典禮的青年女科學家們為例,這種共性裡首先包含著一種一往無前的勁頭。困難並不是她們的阻礙,而是取得成就的機遇。

“大家不是都說這個事情難嗎?那我就非要試試!”這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許琪做事的態度。

許琪自小被稱為“神童”,工作後長期從事重性精神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已經在尋找抑郁癥的易感基因和藥物難治性癲癇研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鑒於她迎難而上的性格,許琪“下一個想要解決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標志物”。

“要想做科學家,這個人得有問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衝動。”多年來,楊莉從事急性腎損傷臨床防治及發病機制研究。目前,她組織創建的急性腎損傷自動化預警系統已經可從根本上解決漏誤診難題。

“堅持下去,別害怕,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楊莉說。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