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好山好水 岳西探尋『兩山』轉化幸福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環保宣傳 作者: 編輯:常青 2019-12-04 18:10:45

  “為啥選這裡?因為水好、山好、環境好,我相信一定可以在這裡打造出一個不一樣的世外自然精品采摘園。”安徽省岳西縣毛尖山鄉王畈村悠然生態農業的王玉自信地說。

  五六年前,這個藏在大別山深處人均耕地只有0.3畝的小村莊,經濟發展緩慢,默默無聞。如今,隨著“生態萄園”“綠色王畈”等品牌的打造,王畈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山水資源,生態旅游如火如荼,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的年客流量。

  王畈村的成功,僅僅是岳西縣近年來踐行“兩山”理論、推進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個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天然花園”,在實踐創新中走出了一條“兩山”共生之路、轉化之路,努力打造安徽生態文明建設樣板的岳西模式,在2018年獲得了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

  因地制宜促發展,寫好生態文章

  鮮花古墩滄桑屹立,古樹名木厚重悠遠。大別山三大主峰均坐落於岳西縣,縣域內千米以上山峰有69座,俗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岳西縣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76.4%,優良天數保持90%以上,被安徽省定位為大別山森林生態安全屏障。

  “我們在發展經濟、脫貧攻堅的同時,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以‘生態優先、加速崛起、富民興縣’為主線,充分發揮生態最大優勢,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岳西縣縣長江春生說。

  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岳西縣餘畈村因地制宜,走出一條生態綠色種植致富路。

  以前,餘畈村的水田都用來種植水稻,然而餘畈村屬於高寒山區鄉鎮,到了水稻灌漿期,經常會遇上低溫天氣,水稻產量大幅減少,甚至顆粒無收。

  近年來,餘畈村根據自然環境,選取了適宜生長的茭白,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在鎮村的積極推動和農民協會、種植大戶的共同努力下,餘畈村1300畝水田全部種植茭白,逐步走上正軌。截至目前,餘畈村高山茭白畝產價值7500元,村裡僅此一項產值就突破一千萬元。

  “餘畈村的生態環境好,不僅水源充足而且水質好,水源主要是山泉水,這種冷靜水非常適合茭白生長。一般地方種植茭白一年只有一季,而我們可以種兩季,與其他地區錯季上市,而且因為水質好,茭白也更加細嫩,廣受好評。”岳西縣原生態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艷華介紹說。

  餘畈村的人們明白,茭白的豐收離不開餘畈村優美的生態環境。隨著茭白產業的發展,餘畈村開始探索茭白秸稈處理。

  “我們依托專業合作社和藥企,實現了秸稈顆粒加工,實現循環利用和秸稈還田。去年我們村還自發創辦了餘畈茭白秸稈加工編制有限公司,利用茭白秸稈編織工藝品,一年的銷售額達到了40萬元。”王艷華說。

  小產業帶動大循環,做好生態產業

  走近岳西縣來榜鎮,環繞在周邊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從小生長在這裡的吳青松,在外求學謀職之後,毅然回到了家鄉,開創了思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小產業帶動出大循環。

  “我從小在來榜長大,知道家鄉的百姓種桑養蠶,而桑樹的桑枝農戶自己沒有辦法好好利用,不是隨意丟棄,就是拿回家燒火,或者像秸稈一樣焚燒掉,不僅浪費資源還污染環境。學成歸來後,我就想拿桑枝做做文章。”吳青松說。

  三年的時間裡,吳青松自己摸索學習,將農戶的桑枝收集後粉碎作為原料,攪拌裝袋,滅菌後接種食(藥)用菌,生產桑枝木耳、桑枝香菇、桑枝天麻等,一年可以產菌包300萬袋,產值1500萬元。

  將桑枝循環利用,不僅保護了山林資源,也帶動了周邊村鎮扶貧,將生態綠色變成了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思遠公司為周邊村民提供技術服務,給他們搭建基地,讓貧困戶可以進行種植,公司再進行保價回收,同時生產用工聘用貧困戶超過60%。各項工作,覆蓋了100餘戶貧困戶。

  “我在這裡摘一天木耳,可以有80塊錢的收入,而且來上班的時間靈活,不農忙的時候過來就可以,不僅賺錢了還不耽誤家裡種地。”關河村的劉和香一邊采摘著木耳,一邊開心地對記者說。

  去年,思遠生態農業的食用菌產品通過了綠色有機認證,開始包裝進行統一品牌銷售。“我們已經上線了中石化團購網、國家扶貧網等在線銷售渠道,我也相信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和發展空間。”吳青松說。

  “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岳西縣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八方來客。企業家羅錫煉就在岳西縣新滸村投資了1.2億元,打造高端的黃金芽茶。

  “我不僅要打造有中國特色的紅茶,對接出口,打造出國際影響力,還要同時帶動地方村民致富,帶動村特色產業發展。”羅錫煉說。

  他在新滸村建設茶園,種植生態無污染的黃金芽茶,建造了標准化茶廠,形成產、制、銷一條龍。同時,借著黃金芽茶茶期長、茶園中數月金黃一片的特點,羅錫煉將茶園打造成休閑、賞茶、品茶於一體的休閑鄉村游項目,配套果園菜園采摘,給新滸村的村民們帶來了更多的收入。

  依托好山好水,發展生態旅游

  除了打好綠色產業牌,岳西縣還依托生態環境優勢打出綠色生態旅游牌,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業,帶動整村脫貧。

  岳西縣石關鄉年均氣溫近14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25攝氏度,“夏天喝稀飯不淌汗”,是避暑勝地。石關鄉黨委書記儲德林介紹說,現在石關鄉全鄉都在大力發展農家樂,年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尤其是夏季的休閑旅游,很多游客因為經常過來休閑旅游,連行李都不帶走,直接寄放在農家樂中。

  石關候鳥村養生養老休閑避暑旅游聲名鵲起。候鳥村的朱芳芳原本在外打工,去年因為孩子上學纔回到家鄉。看到家鄉的變化,她也將家裡的房子裝修完善,開起了“閑雲居”農家樂。

  “我們家一共有8個房間,不算村裡規模大的農家樂,今年夏天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收入兩萬多元。”朱芳芳說。

  優美的環境離不開當地人們的悉心保護。

  “我們鄉開發公益性崗位,成立以書記、鄉長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每天不間斷巡河護林,守護好全鄉寶貴的林、河資源,讓這一方好山好水,養育我們一方人。”儲德林說。

  不僅是石關鄉,岳西縣全縣圍繞全域旅游戰略定位,突出“旅游+”理念,推動文旅、農旅、工旅、商旅、城旅等產業融合,建成國家4A級景區5個,國家水利風景區2個。

  “我們狠抓旅游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旅游業整體轉型提昇,發展農家樂經營戶1000餘家,加快鄉村旅游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特色農業、文化等深度融合,2018年接待游客1180萬人次,綜合收入80.5億元。” 江春生介紹說。

  從“上山砍樹不溫飽、下河捕魚來果腹”到“上山能脫貧,下山能致富”,隨著不斷的探索創新,岳西縣找到了“兩山”轉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新聞背景——生態文明示范建設

  上世紀九十年代,原國家環保局(總局)在全國范圍廣泛開展生態示范區建設工作;2000年以來,原環境保護部在生態示范區工作基礎上,推動開展以生態省、市、縣、鄉鎮、村、工業園區為抓手的生態建設示范區工作;2013年,經中央批准,“生態建設示范區”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命名了兩批共9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2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多層次推進、東中西部有序布局的建設體系。示范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