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普及和誦讀漢賦?李大明教授:大可不必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華西都市報 作者: 編輯:張靜怡 2020-06-15 10:05:00

內容提要:隨著司馬相如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漢賦也再次被提起。在中國文學史上,賦之於漢代的意義,猶如詩之於唐。尤其是司馬相如《子虛》《上林》二賦,更是漢代大賦的標志性作品。

  隨著司馬相如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漢賦也再次被提起。在中國文學史上,賦之於漢代的意義,猶如詩之於唐。尤其是司馬相如《子虛》《上林》二賦,更是漢代大賦的標志性作品。

  近年來,經典誦讀在中小學如火如荼地開展。中華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不少傳世名篇佳作。不少家長甚至學校因此提出,能否在中小學中普及和誦讀漢賦?對此,專家評價道:大可不必。

  在賦體的開創時代,漢賦以結構宏大、富有氣魄、鋪張揚厲為主要特征,且韻散相間,形式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有韻律有節奏,如若朗讀順暢,確實會有抑揚頓挫之感。但這是否意味著漢賦適合誦讀呢?

  先來品品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一段文字:“蹴蛩蛩,轔距虛,軼野馬,?陶駼,乘遺風,射游騏。倏眒倩浰,雷動猋至,星流霆擊。”也許很多讀者都會被這些生僻字“勸退”,即便能認全,意義也難以把握。這也是漢賦的另一特征:大量生僻字,艱澀難懂。

  四川師范大學教授李大明研究司馬相如30餘年,他稱就算自己讀,也難以保證不讀錯。司馬相如在古文字學上頗具造詣,其成就之一便是於作品中創造大量生字、怪字,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但也為文章蒙上了晦澀的面紗。

  “所以我不主張在中小學推廣漢賦的誦讀,連我讀起來都惱火,更何況普通讀者。”李大明說。漢賦適合什麼樣的人讀呢?若對自己的文學造詣感覺良好,可以深一步研讀,“就連我給中文系的學生講課,講到司馬相如時,也會繞開原文,因為太過於艱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讀。”

  基於此,漢賦對於當代的意義又在哪裡呢?當我們試圖觸摸司馬相如時,他的作品可以為當代提供怎樣的價值?

  李大明認為,弘揚和挖掘漢賦中的文化精神,會比單純的誦讀和理解文本,更利於在一般讀者中進行普及。

  春秋大義的精神,這是司馬相如文學中為核心的一點:褒揚正義、摒棄丑惡;批判驕奢淫逸、主張勤儉節約……這些都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司馬相如以文字勸導,甚至批評帝王,意義深遠。

  其次,漢賦中的家國情懷,以及用宏偉的視角描寫出的漢王朝大一統思想,對於中華文化大家庭的體現,在當代看來,也是極為震撼的。“我們可以由此感受司馬相如的情懷和氣魄。”李大明闡釋道,“至於漢賦本身的研究,永遠屬於提高的層次,不適合普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徐語楊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