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兩委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作者: 編輯:王楠 2021-01-06 18:13:54

  近日,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荊洪陽接受專訪,介紹了市教育兩委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相關舉措。

  一、為全面提昇義務教育質量,2020年市教育兩委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重點啟動實施“五大工程項目”。

  一是實施德育創新工程。分學科編寫德育滲透知識點,創建一批示范區、示范校。成立市、區、校三級思政課程教研指導機構,廣泛開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課堂教學。完善以教學效果為核心的思政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每年開展1次全市中小學思政課程評估和質量監測評價,每學年舉行1次區級德育論壇。加強實踐課堂建設,組織學生開展志願服務,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實現實踐課堂建設、運行和應用保障常態化制度化。加強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中小學班主任和思政課教師崗位激勵機制。建設100個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

  二是實施智育提昇工程。嚴格執行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開足開齊開好規定課程。規范日常教學管理,嚴禁超課程標准教學、搶趕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杜絕非零起點教學。加強實驗教學,優化實驗室危化品管理及使用流程,確保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的演示實驗、動手實驗和實踐調查開出率達到100%。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深化學生課外素質拓展活動,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特長。嚴格學科質量標准,開展辦學質量綜合評價試點。探索實行學校增值性評價。將16個區全部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建立義務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和反饋制度。

  三是實施體育固本行動。每年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對連續三年下降的區及學校要在全市通報。到2022年,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要達到60%。開齊開足開好體育課,科學利用大課間,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每周安排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每名學生都要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完善校園足球聯賽制度,建成3個國家級、5個市級“滿天星”校園足球精英訓練營,推出420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校。加強綜合防控近視工作,確保全市學生總體近視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

  四是實施美育提昇行動。開好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鼓勵增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藝術特色課程。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進校園活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推進聲樂、器樂、舞蹈、戲劇“四節”聯動,辦好校園藝術節和學校文藝展演活動,讓每個學生學會1-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培養30名藝術學科帶頭人、300名中青年藝術骨乾教師,建立一批藝術教育工作室、名師帶教協作組。組建藝術教育聯盟,打造一批藝術教育骨乾校。支持藝術院校在中小學建立對口支援基地。

  五是實施勞動育人工程。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每周不少於1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勞動教育課時不少於50%。配齊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教室和勞動教育儀器設備。創建一批市級勞動教育示范區和特色學校。布置勞動作業,每年讓學生學會1-2項生活技能。建立以區為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小學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涉農區、中心城區要為學生提供差異化的勞動實踐保障。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

  二、在擴大教育資源、優化辦學條件上,市教育兩委主要有四大舉措。

  一是開展小區配套中小學專項治理。對30所現有問題小區配套中小學進行聯合督查,2020年治理14所,2022年全部整改到位。加強新建住宅小區配套中小學建設,切實做到“一個首期、三個同步”,即配套中小學要與首期住宅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2020年新建26所中小學,2021年新建19所,2022年新建17所。確保經過三年努力,補齊存量結構性學位缺口和增量結構性學位缺口。

  二是提昇改造體育運動場館。主要采取改擴建、利用學校地下室改建、租賃校外體育場館(步行10分鍾內到達)、校際共享等方式,補齊210.8萬平方米的缺口,確保小學、初中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和10.2平方米以上。同時,還要把農村中小學49萬平方米的瀝青或水泥類硬化體育運動場地全部改造成為塑膠場地,確保學生安全。

  三是新增配置教學儀器。按照教育部初中物理等6個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准和我市中小學音體美裝備標准,新增配置326.5萬臺(套件)中小學教學儀器。2020年要完成129.2萬臺(套件)教學儀器的采購配置任務。到2022年,要確保全市小學、初中生均教學儀器值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和2500元以上。

  四是加強數字校園建設。2021年年底,全市中小學要實現高速寬帶接入和無線網絡全覆蓋。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建設覆蓋義務教育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慧教學支持系統。建立50個市級名師網絡工作室和30個中小學同步課堂,實現城鄉中小學共享名師優課。創建一批“人工智能+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驗區、試驗校。到2022年,培育4-5個市級智慧教育示范區、100所市級智慧教育示范校。

  三、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上,市教育兩委采取了三項具體措施。

  一是實施中小學傑出津門校長、班主任、教師培養支持計劃。每年遴選10名左右傑出津門校長、20名左右傑出津門班主任、30名左右傑出津門教師,以三年為一個周期,著力培養一批在全市、全國有影響的教育家型名師、名校長。

  二是加強中小學骨乾師資梯隊建設。啟動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昇工程2.0、特級教師訓練營計劃,持續實施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學科領航教師培養工程,全面提昇教師素質能力。統籌規劃市、區、校三級骨乾教師梯隊建設,制定實施中小學市級學科骨乾教師認定管理辦法,系統實施骨乾教師培養、申報、認定工作。到2022年,市、區、校三級骨乾教師分別達到1200名、15000名和25000名,確保小學、初中每百名學生擁有區級以上骨乾教師均達到1人以上。

  三是補充中小學體育、藝術教師。要科學核定教師工作量,在核定編制內補充515名中小學體育、音樂、美術教師,補齊師資缺口。各區要依據有關編制標准,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統籌分配各校教職工編制。同時,要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管理機制,視學校布局結構和學生規模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提高編制使用效益。

  四、為了落實到2022年全市16個區全部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目標,市教育兩委制定了四項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市、區兩級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攻堅指揮部,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及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各區要強化屬地責任,各學校落實主體責任,對照評估指標,找准短板弱項,明確目標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實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逐校逐項進行整改提昇,確保校校達標、項項達標。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健全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准動態調整機制,適時提高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市財政將投入專項資金,支持傑出津門校長、教師、班主任培養支持計劃,以及師資培訓、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等項目。同時,還將根據各區財力和標准收入差等因素核定各區困難系數,對中小學C級校捨加固改造、體育運動場館提昇改造和新增教學儀器配置等項目,給予一定比例的轉移支付補助。

  三是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作用。市教委、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深化基礎教育優質資源輻射引領的若乾舉措》,支持市教委直屬學校,通過合作辦學、培養培訓骨乾教師、乾部教師雙向交流任職、共享教育教學資源、推廣應用教科研成果等多種途徑,結對幫扶寶坻、寧河、武清、靜海、薊州等遠城區,帶動遠城區全面提昇教育質量。

  同時,要繼續做強做優市教委直屬學校與濱海新區合作建立的6所學校,加快耀華中學與濱海新區合作辦學進程。組織推動中心城區與環中心城區、遠城區結成相對穩定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建立教育協同長效發展機制,實現集群優質均衡發展。推進遠城區區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等方式,幫扶鄉村學校和相對薄弱學校。深化學區化辦學,健全“設置合理、目標明確、職責清晰、運行協調、保障有力”的學區化運行體系。搭建學區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實施“捆綁”考核,實現整體提昇。探索優質公辦學校集團化辦學,采取委托管理、多法人組合、單一法人等多種方式,加強品牌引領,共擔品牌責任,共建品牌內核,共享品牌效應。市、區教研部門要建立教研員鄉村學校、相對薄弱學校聯系點制度,成立研究共同體。鼓勵高校舉辦優質公辦附屬學校。建立幫扶支教激勵機制,按照每人每年2.4萬元的標准,增加派出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額,用於獎勵幫扶支教的乾部教師。對在學區內、集團內流動的乾部、教師,予以職稱評聘、乾部任用和評優評先等方面的政策傾斜。

  四是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市、區兩級教育督導部門,要組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專家評估指導組,逐區逐校進行指導推動,將督導評估結果作為評價各區政府履職盡責、績效激勵的重要依據。要建立目標完成情況全程跟蹤制度和工作倒逼機制,對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區和學校,要給予表彰激勵;對措施不力、缺乏成效的,要依紀依規追責問責。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事關我市義務教育在全國的站位。市教育兩委將強化責任,勇於擔當,全力推進,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