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北美來的斯坦福老爸高頌平博士
杭州本地的麻省理工老爸周俊健
從北美來的斯坦福老爸高頌平博士,助兒子本科申請上哥倫比亞大學,碩博申請到斯坦福大學;而麻省理工老爸周俊健,他兒子周東亮是第一個考入麻省理工學院的杭州男孩。於是,這兩位老爸迅速被有意送孩子出國留學[微博]的父母們奉為『老爸中的戰斗機』。
一位做醫生的媽媽只身前來,因為兒子3個月前就被送去美國,進入一家私立高中讀高一。說起兒子的近況,媽媽挺自豪:『學得很開心,成績也漂亮,門門都是A。』高頌平問,『都考了些什麼?』媽媽羅列:『數學、化學、生物、文學、美國歷史……』聽到這裡,高頌平的眉頭微皺了一下,『像美國歷史、文學這種課程,對中國孩子應該有難度纔對!』
高頌平也曾遇到過一個孩子,在學校考試門門拿A,但給他做一套SAT(相當於美國高考[微博])真題,結果慘不忍睹。他用這個故事提醒醫生媽媽:『通常,國際班對新來的國際生是很寬松的,為了他們容易適應,剛開始設計的課程是偏簡單的。』
他說,美國的中學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即便SAT這樣重要的考試,老師只是在教室門口貼一張通知,告知考試時間而已,『你別指望美國的學校會督促你復習,或是幫你培訓,還得家長[微博]和孩子自己心裡多設根弦。』畢竟,最後要申請好的大學,還得靠SAT、托福[微博]等成績。
由於『咖啡時間』是私密約會,具體談話內容鹿姐姐不方便透露太多,但從以上這個故事引發的,中國留學生和家長中普遍存在的誤區,鹿姐姐事後又詳細采訪了兩位『老爸』,相信他們的經歷和經驗,對你有所啟發。
誤區一
申請中學,只要『全美前100』
『申請國外大學,除了SAT、語言成績達標外,還需要提供GPA成績,也就是你在高中階段各科的平均成績。試想,你在最頂尖的中學,學霸滿地,成績要出跳是很難的。建議選擇一所中上的學校,這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道理。』
誤區二
申請世界排名『前50』名校
『只想告訴你一個數據,這樣的名校或許給出的申請條件是「SAT2200以上,新托福120分以上或雅思[微博]7分以上」,但這只是最低標准,事實上,哈佛等每年都要拒掉100多個SAT滿分(2400分)的申請者。
另外,別只盯著綜合型大學,千萬別忽視一些本科類的文理學院。在美國,有許多一流的文理學院,他們不參與世界名校的排名,所以在留學生中知名度不高,但教育環境和質量都非常好,教授對個人的關注度也非常高。
在文理學院讀完本科,再申請綜合型大學的研究生院,也是不錯的選擇。』
誤區三
所有名校都申請一遍
先跟大家說個例子,2010年北京理科狀元李泰伯,申請哈佛、耶魯、杜克、斯坦福、哥倫比亞、芝加哥等11所名校,結果全軍覆沒。
申請這類名校錄取率差不多是1%,所以被11所名校都拒絕的概率可能是89.5%,也就是說錄取的概率差不多是10.5%。
而且海投的副作用會被認為沒有『真心投入』、『忠誠度不高』。
同時,這類名校在錄取時70%看學術成績,就是SAT、托福等的分數,另外30%看綜合素質,包括品行、創造力、領導力、合作力、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但這部分的考量其實很主觀,沒法量化。
但每所名校的氣質都是不同的,比如你在個人陳述中寫「我是一個嚴謹的人」,那麻省很可能不會要你,因為他們要的是全世界最有好奇心的人;斯坦福也很可能把你拒了,因為斯坦福的氣質是開放和創新。所以申請名校,重點不是你的成績是不是最好的,而是你是不是能投其所好。
那麼,一般申請幾所學校比較合適?建議采用『3+3+3』模式,前三所是你的『dream school』(夢想中的學校)、最後3所是保底學校,而中間3所則是可能性最高,需要最充分准備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