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日前,香港高校內地招生錄取工作正式結束。港大今年在內地共錄取學生291人,包括北京三名文科狀元在內的17個省、市級高考狀元。北京理科狀元梁思齊在三所港校和北大之間,最終選擇去香港科技大學就讀。至此,北京四個高考狀元今年全被港校包攬。其中一名狀元直言:『想嘗試一下跟國內不一樣的教育體制』。
港大還是北大,這不是一個素質問題
一邊是百年名校,一邊是世界誘惑;一邊是捨我其誰的招生大佬,一邊是鋒芒正銳的學校新秀,看似缺乏懸念的較量,卻出現了冷門般的戲劇結果,其中原因究竟是什麼?對此,北大數學學院教授王詩宬在北京大學為
2011
屆本科畢業生舉行的畢業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發言時調侃回應說:『考試分數多少是能力問題,選不選擇上北大是素質問題。』
讀北大纔有素質,讀『他大』就沒素質,當然只是王教授為『挽救』北大臉面的一家之言。放在時下愈演愈烈的高校掐尖錄取爭奪戰的大背景下,為了幾名狀元生源,竟然可以讓一向以清高和學問自居的北大教授置斯文於不顧,也足以想象其中競爭程度有多麼慘烈。但本末不能倒置,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尊重個性,強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面對日益挑剔與理性的學生,不去反思自身存在的種種不足,卻將責任一股腦推向學生,概言之『素質問題』,乃是極大偏頗。些許的牢騷與調侃最多算自嘲,只能『止增笑耳』,不僅不能挽救北大的臉面,卻失去了更大的尊嚴。
狀元『南飛』的背後,是教育體制的悲哀
當然,在這裡,北大、港大僅僅只是一個代稱,泛指內地的『名牌大學』和香港地區的大學。而剖開兩所學校競爭的表面現象,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歸根結底是兩種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競爭與碰撞。與國外教育重視方法、倡導創造的理念不同,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功利主義,分數抹殺了所有的興趣和想象。當沈重的書包把幼稚的肩膀壓垮,當如山的書本把童真的心靈禁錮,我們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者,卻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樂此不疲。與國外高等教育重視實踐、倡導思想的方法迥異,我們接受了12年『虎媽』式教育後,卻在嚴進寬出的『放羊』式大學中迷失自我,渾噩4年,將失業的噩夢延展至後半生。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即便是中國的『高考狀元』,卻未必可以『高端擇業』。據《中國狀元職場狀況調查》分析,1977年到2008年的30餘年全國各省狀元全軍覆沒,沒有發現一個在從政、經商、做學問等方面的傑出人纔。被人羡慕的『高考狀元』在社會的發展中被大浪淘沙,最終淪落成為平庸者。當年橫掃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一流考生』,最終卻難成『一流學生』,更難成『一流人纔』,其中滋味,令人琢磨。
當然,我們也有不堪教育重負大學中途退學的另類,卻乏有與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比肩者,所有的,也只是網吧游戲成癮勒令退學、不喜歡現在的專業退學再高考,或者是北大畢業生賣豬肉、清華畢業生遁入空門等尷尬事件,這,算不算中國式教育的莫大悲哀?
沒有殘疾的學子,只有殘疾的教育
《大學》中這樣解釋『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毫無疑問,大學當以學術聞名天下,服務國家社會。而反觀目前高校,教學樓的高度與豪華淹沒了本應該有的氤氳文化氣息,教授名車名裝終日奔波在各大電視臺與公司講座廳,拿著抄襲而來的論文著作炫耀職稱,開口閉口唯錢論,且時不時來個潛規則……當大學不敬畏學問卻敬畏權貴,不敬畏規則而敬畏財富,你怎麼可能不讓學生『一流進去,三流出來』?又怎麼可能讓學生不失望?『文人不純,教育不深』,這,是中國教育體制『先天殘疾』下的又一『後天哀事』。
先前,總理曾在國務院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直言三問:如何培養更多的傑出人纔?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高校如何辦出自己的特色?對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表達了焦慮,更對泱泱大國卻鮮見大師倍感痛心。當錢學森、季羡林、啟功等老一輩大師駕鶴仙去,當錢老焦灼的聲音『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纔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猶言在耳,我們是否應該一同焦慮?『何以一個大動蕩的民國時代,竟催生了大師的璀璨星光?而一個大發展的和平年代,則無大師的層出不窮?』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有志之士深思。
遠播留學建議:走出去,開啟另一扇窗外的美好
或許是理性者開始反思『一考定終身』的畸形高考,或許是前瞻者對現有的應試教育教育不再抱有幻想,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是『唯有高考一條路』,如南科大45名學生用獨立和勇氣鳴響了『拒絕參加高考』的第一槍,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總數也自2008年以來第三年出現報名人數的較大幅度下降,銳減30萬;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留學海外的學生卻在近幾年連年走高,更多學生及家長開始提前關注留學,這點從7月2日『遠播留學2011年秋季世界名校面試保錄會』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可以預言,國內學府逐步走向被學生拋棄的格局已成必然。
面對日益龐大的留學群體,是否每個人都有學可留?高考後留學是否還有機會?留學前需要注意什麼?為此,遠播留學資深專家建議,如果高考成績不甚如人意,或錄取學校、專業與先前期望有較大偏差,與其在一個不感興趣的學校渾渾噩噩,倒不如索性走出去,以留學的方式挖掘自己的其他潛力。但同時,因為剛畢業的
高中生年齡尚小,社會經驗、獨立生活能力欠缺,加之國外文化的差異及大學學習環境的寬松,學生出國留學將面臨語言障礙、異域文化衝突、獨立生活能力、自控能力等諸多考驗。為避免高中生留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遠播留學資深專家提醒各位出國留學生,留學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備和綜合評估,如綜合判斷學生是否具有紮實的語言基礎、良好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以及獨立生活能力,同時根據自己的學習成績、經驗特長、興趣愛好、專業發展等各方面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留學規劃。學生在留學之前,還應該先對國家的留學環境、文化及氣候、風俗習慣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到學校後,應積極與當地大使館聯系,遇到突發問題時可找學校及大使館尋求幫助,牢記當地常用電話,以備不時之需。當然,如果礙於個人能力、時間等各方面的困擾而力不從心,建議您尋找一家專業的出國留學服務機構如遠播留學進行代辦打理,其擁有專業的美、英、加、澳等留學顧問,從文書撰寫到留學規劃,從行前輔導到落地服務,提供一條龍人性化服務,確保您的留學之路暢通無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