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考研 > 考研資訊 正文
關鍵詞:
 

名師包仁08考研鄧論和三個代表衝刺班講義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1-07 11:30
 

  第一章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一、兩次歷史性飛躍

  1、“兩次歷史性飛躍”是指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2、它們之所以被稱爲“歷史性飛躍”就在於:

  ①理論創新;

  ②創新的成果被實踐檢驗是正確的,指引實踐取得了重大勝利;

  二、鄧小平理論的地位

  1、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當黨和人民實踐經驗與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的主題和闡述的中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鄧小平理論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地位,可以概括爲“四個新”: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斷、新體系(注重前兩個“新”)

  三、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歷史依據和現實依據。

  第二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的最新理論成果

  一、“三個代表”的內含(有機結合的、統一的整體)

  1、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後生產力,是生產力自身發展的規律。發展先進生產力,是實現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質基礎。

  2、把發展先進生產力與發展先進文化結合起來,才能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時進步全面發展。

  3、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根本目的和歸宿,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羣衆又是推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主體力量。

  二、“三個代表”的重要地位

  1、“三個代表”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堅持和發展創新。

  2、繼承堅持表現在它們具有:

  ①共同的世界觀方法論;

  ②共同的思想路線;

  ③都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首位。

  3、發展創新表現在:

  ①深化對三個規律的認識;

  ②在鄧小平理論闡述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着重闡述瞭如何建設黨的問題。

  4、“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裏的“本”、“基”和“源”都是指代表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

  三、如何貫徹落實“三個代表”

  1、關鍵是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執政爲民。

  2、要把發展作爲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3、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4、確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貫徹“三個代表”的內在要求和具體表現。

  第三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一、思想路線

  1、思想路線自身發展的四個階段及其標誌。

  2、思想路線的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其中“實事求是”是思想路線的本質和核心。

  3、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有機結合的、統一的整體)

  ①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

  ②二者的統一體現了:主觀與客觀相一致,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4、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是貫徹思想路線的結果,是生產力標準的具體化,它使我們可以避開各種姓“社”姓“諮”的抽象爭論,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的進程。

  5、“與時俱進”是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

  ①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都要求與時俱進;

  ②與時俱進的關鍵和核心是創新精神;

  ③創新是多方面的,但作爲基礎最重要的是理論創新。

  二、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1、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指:馬克思主義本身要隨實踐、時代而不斷髮展創新。

  2、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發展史證明了它在與時俱進。

  3、這就要求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應採取的態度是:

  ①堅持基本原理;

  ②反對教條主義;

  ③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新的實踐。

  4、可能的考點: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及其對改革實踐的作用,就體現了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新的實踐。

  第四章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一、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思想

  1、這一重要思想的內容;

  2、這一重要思想本身是個有機的整體,其中隱含着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觀點;

  3、這一重要思想,回答和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論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①爲社會主義實踐指明瞭正確的方法;

  ②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二、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1、強調發展的重要性,是爲了堅持黨的先進性,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2、發展需要時機,抓住我們面臨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才能加快發展;

  3、要用發展的觀點,發展的成果來應對前進路上的矛盾和困難。

  4、科學發展觀闡述了發展的目的和內容,是今後統領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

  5、現階段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具體目標:構建和諧社會

  第五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概念:

  ①特指我國的情況;

  ②根本原因和標誌的生產力落後;

  ③初級階段不同於過渡時期;

  ④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

  2、初級階段有兩層含義,提出初級階段理論的根本目的和意義,是爲了反“右”反“左”。

  3、“十七大”提出的“兩個沒有”。

  二、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

  1、三者的一般關係:發展是目標,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

  2、具體處理三者關係必然做到:

  ①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

  ②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可承受度有機結合起來;

  ③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爲處理三者關係的重要結合起來;

  ④要在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3、聯繫實際的考點:“漸進式”改革是我國改革的特點和成功經驗,它體現了正確處理三者關係。

  第六章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

  一、科學發展觀

  1、科學發展觀闡述了發展的目的(以人爲本)和發展的內容(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是,現階段我國改革發展進程中的矛盾和問題:

  ①城鄉發展不平衡;

  ②地區發展不平衡;

  ③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不協調;

  ④人與自然不和諧;

  ⑤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不協調。

  3、科學發展觀的地位和重大意義:

  ①是統領今後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

  ②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的內在要求和體現;

  ③是在貫徹落實“三個代表”;

  ④是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自身發展的理論;

  4、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做到“五個統籌”,要求構建和諧社會;

  二、建設和諧社會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容。

  2、構建和諧社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屬性。

  3、構建和諧社會,要注重解決民生問題,推動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議協調發展。

  三、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1、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徵:

  ①信息化;

  ②高科技高效益;

  ③經濟迅速發展與資源節約使用、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

  ④充分利用我國人力資源的優勢。

  2、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振興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

  ①這是在貫徹小平同志“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

  ②這是在貫徹馬克思主義社會資本再生產原理;

  ③這是貫徹科學發展以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公平的重大措施。

  3、高度重視和解決好“三農問題”

  ①爲什麼要高度重視和解決好“三農問題”(農業的基礎地位,我國的具體國情,現實經濟生活的矛盾焦點等等);

  ②如何解決“三農問題”(堅持完善家庭聯產承包制,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購調態,推動農村城鎮化建設,促使農民和非農產業轉化;增加投入減輕負擔)

  ③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心環節是增加農民收入。

  ④聯繫實際的考點:(“總理爲民工付工資”和“民工荒”分別說明了什麼)

  4、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核心和實質,是要提高經濟效益。

  ②轉變增長方式的必要性(資源方面的國情;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等)

  三、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1、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當代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標誌

  ②發展科學技術,當前必須強調“兩個自主、一個創新”,這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風險挑戰所必然的選擇和出路。

  ③科技發展需要提高人的素質,而提高人的素質靠教育。

  ④發展科技和發展教育的最終結合點,在於培養造就人才。因此,科技興國要體現以人才強國。

  2、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必須是多方面工作綜合努力的結果。

  ①兩個轉變;

  ②兩個戰略;

  ③資源;

  ④環境;

  ⑤人口,重點是構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第七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現了兩個結合:

  ①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宏觀調控的指導性作用的結合;

  ②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

  2、社會主義市場的基本框架內容(選擇題)

  3、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選擇題)

  二、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客觀必然性:

  ①公有制的重要地位;

  ②初級階段生產力狀況;

  ③非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地位和作用;

  ④堅持貫徹“三個有利於”生產力標準的結合;

  2、如何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兩個毫不動搖,一個不能”。

  三、改革以來中央關於公有制的最新基本觀點

  1、公有制的含義和內容

  2、公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要積極探索,要推行股份制,把股份制作爲現階段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3、公有制爲主體是指: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

  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志主導作用;

  ③上述兩條是就全國範圍而言的。

  4、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應當主要體現在對經濟發展全局的控制力上,因此,要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佈局的調整(“有進有退,有所爲有所不爲”;“抓大放小”)。

  四、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

  1、實行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必然性:

  ①生產關係決定分配方式;

  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2、允許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和收入分配:

  ①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②這並不意味着所有生產要素都創造價值;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遵循的規律不同。

  3、兼顧效率和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

  ①原因:現實經濟生活的矛盾焦點:社會公平問題突出;要實現共同富裕;貫徹科學發展以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②如何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第八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一、人民民主專政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

  1、人民民主專政本質上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它具有無產階級的一般特徵:

  ①性質相同;

  ②形式相同;

  ③目的相同。

  2、人民民主專政的中國特色表現在:

  ①民族資產階級不是專政對象,而是國盟軍;

  ②人民的範疇和專政的對象,不同於典型的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專政。

  二、現階段的主要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

  ①如何理解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係;

  2、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①這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

  ②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政治基礎;

  ③兩種政黨關係的區別。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政治制度

  ①這是從我國民族分佈狀況的國情出發的,“大雜居,小集中”。

  ②這是在貫徹我們黨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

  4、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①農村的“村民自治”。

  ②城市中的“社區民主”。

  ③單位企業中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④基層民主的實質是人民羣衆依法在社會的各種基層組織中自主行使各項民主權利。基層民主建設是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5、要以堅持和完善上述政治制度爲主要內容,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①這體現了以我爲主,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②這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點(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地結合統一起來)

  三、尊重和保障人權

  1、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2、人權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強調的人權,首先是生存權、發展權,強調集體人權即國家的主權;

  3、西方反華勢力指責我們和發展中國家的人權狀況,其實質是干涉內政侵犯主權,是在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4、改革以來特別是提出科學發展觀以來,我們在尊重和保障人權方面有重大進步,但任重而道遠。

  四、依法治國

  1、依法治國的內含、地位和意義;

  2、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

  ①依法治國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②依法治國是爲了堅持、加強黨的領導;

  ③依法治國也要求黨的領導不能脫離憲法和法律;

  3、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關係:

  ①民主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

  ②法治是民主的貫徹和保障。

  第九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1、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①物質文明建設爲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和條件;

  ②精神文明建設爲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2、處理二者關係的原則:“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3、物質文明上去了,並不能保證精神文明自然而然也跟着上去,因此,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設。

  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係

  1、以德治國指思想道德建設,它的基本方向和要求是: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以社會主義法制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2、胡錦濤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豐富了以德治國的內容,是我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

  3、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都是黨領導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4、注意聯繫實際出題的模式和材料(法治經濟和信用經濟,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和信用制度的完善。)

  三、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和指導思想、指導方針政策

  1、具體內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這兩個方面;

  2、這兩個方面的關係:

  ①思想道德建設是策性質和方向的;

  ②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爲物質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並促進思想道德建設的發展。

  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

  ①堅持“兩爲”的方向;

  ②貫徹“雙百”方針;

  ③正確對待本國的文化遺產和外來的科學文化,既要堅持對處開放,又要努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

  ①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③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

  ④社會主義榮辱觀。

  第十章“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1、“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理論地位(兩個結合,一個創造)

  2、“一國兩制”基本主針的內容(用此分析批判臺獨言論如:“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入聯公投”等)。

  ①兩制的前提是一國;

  ②兩制不是對等的,是主體和部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也是長期並存的關係。

  二、臺灣問題

  1、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基本綱領。(重點是基本綱領)

  2、臺灣問題和香港、澳門問題的共同點和區別點(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國插手干預,要用此分析批判臺獨分子力圖把臺灣問題國際化的言論)。

  3、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分析說明原因)

  第十一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一、我國外交政策的內容

  1、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標(兩個維護,一個促進)

  2、我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是獨立自主。(要把握什麼叫獨立自主,爲什麼要獨立自主,以及這一原則在我國外交工作實踐中的體現)。

  3.我們處理國家關係的基本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這一原則的歷史和現狀(我們首先提出針對的是處理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已被大多數國家承認爲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

  ②這一原則的核心和實質:求同存異,在處理國家關係時在考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

  4.我國外交工作的立足點:和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

  二、改變舊秩序建立新秩序

  1、爲什麼要改變舊秩序建立新秩序:

  ①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必然要求,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舊秩序的集中體現;

  ②舊秩序少數發達國家制定遊戲規則並充當裁判,不合理不公正;

  2、我們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所要爭取建立的新秩序的核心點:承認世界各國在選擇社會制度,發展模式和意識形態上的自主權利。

  3、這體現了針鋒相對,因爲霸權主義者推行強權政治的目的和意圖,就是要把西方的價值觀念,美國的那一套強加給發展中國家。

  第十二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

  一、依靠力量

  1、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依靠力量;

  2、知識分子的特殊性:他們是當今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中具有較高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和素質的一部分,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對我國現代化事業至關重要。

  3、改革開放以來新出現的社會階層,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依靠力量。

  ①新階層的內容(注意選擇題);

  ②承認新階層的地位,體現了“四個尊重”、“一個氛圍”是爲了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加快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二、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1、堅持黨的領導的必要性:

  ①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根本任務所決定的;

  ②這是中國革命歷史經驗的總結;

  ③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所面臨的時代背景和條件所要求的;

  ④這是由我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成果所證明的。

  2、爲什麼要加強黨的建設:

  ①黨的幾代領導人都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問題;

  ②新時期必須強調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因爲我們黨面臨着要解決好兩大歷史性課題;

  ③加強黨的建設,根本目的在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3、加強黨的建設的兩項任務:

  ①增強黨的階級基礎;

  ②擴大黨的羣衆基礎。(目的;理論依據;政策措施;歷史經驗)

  4、黨的建設的三個方面: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用建設

  ①要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這關係到堅持黨的先進性,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

  ②作風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密切黨和人民羣衆的聯繫(反腐敗的必要性);

  ③要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聯繫實際出題的考點:反腐敗既要治標,又要治本,要注重解決權力和責任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問題)。

稿源 文都教育 編輯 李進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