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一直到2013年,近幾年的事業單位考試中,常識判斷的總題量是沒有太大變化,都是20題,且20題中所涵蓋的知識點重點考點還是很相似,還是包括法律、政治、經濟、科技以及人文等多項內容。中公教育專家通過對近幾年的相應考點的學習和研究得出,相應考點逐漸呈現以下特點:
(一)通過對歷年真題的研究,題目難度不是很大。
歷年的常識判斷的題目中,當然還是多以客觀題(單選)的形式出現,具體題目中正確選項還是比較容易能夠選出正確答案的,當然前提是在大家做好復習常規知識的情況下,有的同學在復習的時候一直存有一個誤區:認為常識判斷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科技,復習起來太盲目,無從下手,於是寧願不復習用更多的時間復習申論和行測,常識判斷部分所佔分值確實不多,但並不是像同學們想的那樣不需要復習,常識部分在復習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仔細研究題目,你會發現,做對其實並不困難。
在20道常識判斷中,有6類題目答案比較容易判斷。在這其中又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1.是選非題中的錯誤選項很容易被大家識別和辨認,均存在說法過於絕對的現象。例如第33題B項『規模越大越有利於實現國民經濟的內外均衡』、第46題B項『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都需要氧氣的參與』。
2.是混淆概念。如:第35題D項把《論語》混入『五經』、第37題B項將王獻之稱為『書聖』。
3.是誤解概念。例如第41題把長鏡頭曲解為『焦距很長』,而正確答案是『時間長』;第50題B項直接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同於『扶貧開發』。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基於以上出題設置,只要大家仔細審清選項所述,得出正確答案應該不難。
(二)在考查科技人文的題目中,科技人文常識比重要多
在20道的題量中,常識判斷部分有10道屬於科技人文。從考試角度來看,這是對考生文化素質的相應考查,此類題目的備考確實需要廣大考生平時理論素養的提高以及對相應知識點的積累和興趣。
(三)法律、經濟常識以及相關的時政政策比重也不低
如:第31題考查山東政府工作報告關於三個海洋經濟新區的內容,第50題考查我國現階段『三農』相關政策。這2題屬於時政方針方向,需要大家關注時政和當前我國的主要政策措施或方向,其中第50題可以利用排除法作答。
第33題考查外匯儲備,第34題考查經濟理論或政策,第39題考查應對物價上漲可以采取的措施。這3題屬於經濟常識,其中33題可以利用排除法作答,另外兩題則側重經濟常識的基礎知識,即:經濟常識中的一般概念的考查。
第32題考查法人債務承擔,第36題考查人民調解法,第38題考查承包法,第43題考查刑法修正案八及野生動物保護法,第45題考查知識產權法。法律題目共5道,佔總題量的四分之一,但全部是對基本法條的測查,相對簡單,建議備考過程中在多熟悉真題或通過模擬題的訓練上去記憶重點法條。
(四)備考建議
由此看來,常識判斷部分的考點積累以及學習還是有規律可循的,20個題目也是可以做對的,重點掌握當下時政相關知識,作為大政治中,哲學往往以側面考查為主,給出一句話讓考生判斷到底體現了什麼樣的哲學觀點,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考查較多,需要考生熟悉相關講義中的考點,記憶量比較大,最後,大政治中包含的省情部分,需要考生根據實際情況,全面了解相關的會議、文件以及時政新聞。法律常識則是側重對於重點法條的考查,需要考生在做題的基礎上掌握重點考點,畢竟,重者恆重。經濟常識的相關一般概念,也是比較簡單的,考生通過復習還是可以做對的。對於范圍比較廣泛的人文科技,就需要考生平時的積累,當然可以在對歷年真題進行整理的基礎上,講相應考點進行分類整理,必然會發現其中規律,如: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很明顯,這樣的選項猛一看很具有迷惑性,但仔細想想不難推翻這樣的說法,如果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巴西高原,那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呢,所以不難看出這種說法是錯的。
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在備考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切記『面面俱到』。備考畢竟是長時間的積累,並非一日之功,需要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抓住重點,並在此基礎上關注社會熱點,注重地方時事新聞,做好筆記,以更好的心態應對考試。
北方網教育頻道 新聞糾錯、投訴及爆料熱線:022-23601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