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老版 正文
關鍵詞:
 

試論《三國演義》塑造諸葛亮形象的成功經驗

http://www.enorth.com.cn  2001-09-18 14:58
 

9月20日司法會計兩大考試撞上 防空警報試鳴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並被稱爲“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流傳久遠,家喻戶曉,在藝術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我認爲《三國演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各有特徵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孫權、周瑜等等,都長期活在人民羣衆的心中。其中全書的中心人物、最重要的主角——諸葛亮的形象,是作者熱情創造並且被塑造得十分成功的藝術典型,是智慧、忠貞的賢相的典型,是時代精神的深刻反映,是政治理想的完美化身,具有強大的歷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

  從諸葛亮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作者是花費了最大心血、作出了最大努力並高度發揮其獨創性的,充分表現了作者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三國演義》塑造諸葛亮形象的成功經驗作粗淺地探討:(一)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具有出類拔萃的聰明才智,作者把我國古代智慧集中於他身上,有意突出他的智慧,集中反映了古代中華民族智慧的最高水平。(二)忠貞的典型。諸葛亮具有極其優秀的政治品質和道德修養,作者把優秀品質集於他一身,集中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羣衆的政治理想。(三)逆境中的英雄氣概與悲劇命運。諸葛亮並非不知蜀國的命運,但他傾盡全力爲劉備打天下是十分悲壯的。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結局體現了崇高的悲劇精神。(四)誇張與襯托手法的恰當運用。這是塑造諸葛亮形象的重要輔助手段。

  (一)智慧的化身

  小說從諸葛亮出山起到病逝五丈原止,始終把他放到激烈尖銳的政治、軍事鬥爭中淋漓盡致地去寫,所謂“疾風知勁草”,在困境中顯示他無比的智慧,在逆境中表現他對劉備集團的無比的忠貞,這是小說塑造諸葛亮形象最突出的藝術特點,也是諸葛亮形象被塑造得如此鮮明生動、高大感人的重要原因。

  《三國演義》全書處處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是古代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小說中的諸葛亮具有出類拔萃的聰明才智,他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遇事能冷靜地作具體、辯證的分析,知己知彼,既謹慎又大膽,充分利用客觀條件,併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因而能克敵制勝,充分表現了他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和靈活機智的指揮藝術。作者把我國古代智慧集中於他身上,有意突出他的智慧,集中反映了古代中華民族智慧的最高水平,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這是小說塑造諸葛亮形象的重要藝術手法。

  劉備“三顧草廬”時,諸葛亮一出場就非同凡響,爲劉備提出了“千古奇策”——“隆中決策”,制定了強調人謀、重視人和、聯吳抗曹、佔據荊益、待機而動、進取中原的正確戰略決策。他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未出草廬已預見天下三分,並能提出促進三分天下的戰略策略,不愧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偉大戰略家和軍事家。由於制定和實施了“隆中決策”,劉備集團取得了節節勝利:聯合東吳,打敗曹操;取得荊益二州,稱帝西蜀。而後來關羽沒有領會“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八字方針”、劉備不聽“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的勸諫,兩人都違背聯吳抗曹的基本國策,犯了戰略性錯誤,遭致荊州被襲、彝陵慘敗。從正、反兩方面足見諸葛亮對劉備事業的發展和穩定具有決定性意義,他的智慧確能扭轉乾坤。“隆中決策”基本揭開三國曆史的進程、是其超人智慧的集中表現。小說精心描寫“定三分隆中決策”這個典型性情節,充分展示了諸葛亮出類拔萃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刻畫了諸葛亮這個“智者”的形象。(第38回)

  從劉備得到孔明相助之前與之後的不同處境,可以看出,諸葛亮確是濟世之全才。實際上劉備是個會用人的人,善於識賢、集賢、信賢,但對於具體如何使用人才卻非其所長,這是因爲他缺乏運籌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才智,故雖有關、張、趙等人之勇,也難免屢戰屢敗,“命運多騫”。諸葛亮即有正確的戰略決策,也有出人意表的“神機妙算”。他一出山就非同小可,“博望燒屯”,誘敵深入,殺退夏侯淳十萬大軍,徹底改變關、張對他的看法,真正樹立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威信。(第39回)他的才智使關、張、馬、趙、黃五虎大將如虎添翼,大顯神威張飛原來是個一味恃勇的莽漢,鞭打督郵,屢揪呂布,酒醉失徐州。(第2、14回)後來在諸葛亮領導下變得粗中有細:義釋嚴顏,使四十五處關隘望風歸順;假醉賺張邰,智取瓦口隘。(第63、70回)諸葛亮妙用激將法使老黃忠勇挑重擔,計奪天蕩山勇斬夏侯淵。(第70、71回)他的智慧折服了衆將連日空一切的關羽也俯首聽令,因而能夠調動三軍,奪取勝利。

  在決定三國鼎立大勢的最關鍵戰役——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與周瑜、曹操的周旋、較量,更充分地表現了諸葛亮運籌帳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超人本領,全面展示他足智多謀、處處棋高一着的聰明才智,體現了強中更有強中手,使諸葛亮這個“智者”形象更加光輝高大、激動人心。

  在當陽兵敗之後的最危急關頭,諸葛亮冒着生命危險隻身遊說東吳,從而由他揭開赤壁之戰的序幕。(第43回)“舌戰羣儒”一場充分顯示他傑出辯論天才和外交家才能。他善於分析和利用各種矛盾關係,處處爭取主動而佔得先機。在“舌戰羣儒”中理足詞嚴駁倒主降派,使羣儒盡皆失色,爲吳抗曹掃清障礙;採用先激後說之法折服孫權,勝利完成出使東吳聯吳抗曹的戰略任務;巧用《銅雀臺賦》反激周瑜,促使他與曹操勢不兩立。諸葛亮充分利用孫、曹的矛盾,時時處處以吳蜀聯盟大局爲重,與既忌恨他又需要借重他的周瑜共事,巧妙利用忠厚老實的魯肅作掩護,多次避開周瑜的陷害,導演出一幕幕精彩生動、扣人心絃的活劇.“奇謀借箭”、“借東風”,終於爲赤壁之戰的勝利創造條件。他身處險境卻安如泰山,當破曹的東風一起,矛盾就要轉化時便巧妙地離開虎口。

  聯吳抗曹,火燒赤壁,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寫下了戰爭史上不可多得的光輝篇章。在東吳對曹魏施展的一切計謀中都早被諸葛亮識破,整個戰役的進程無不在他的預料與掌握之中,他是暗地指揮、操縱着這場戰役。可見吳、魏雙方中無一人可與他相匹敵。擁有百萬大軍的曹操喪魂失魄地敗走華容道,與其說是敗給周瑜,倒不如說是栽在諸葛亮手裏。這場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勇的戰爭,真正的導演、指揮是他。諸葛亮的性格、意志、才能在這裏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昇華。

  在安定邊遠少數民族的“徵蠻”戰爭中,諸葛亮採取“攻心爲上”的戰略,“七擒七縱”蠻王孟獲,使“南人不復反”,並用“蠻人治蠻”之策安定後方,一勞永逸,這是非常高明的。(第87回至90回)後方穩定而沒有後顧之憂,諸葛亮纔出祁山與曹魏決死戰。可見“平蠻”是諸葛亮北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此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更顯示他胸中自千山萬壑的城府。

  “然而,智者千慮,或有—失。馬稷失街亭,說明諸葛亮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但他卻在危急之際,不慌不忙敢用“空城計”彌補,渡過難關,僅以幾十個貼身老兵嚇遲司馬懿十五萬大軍,使司馬懿仰嘆息:“吾不如孔明也!”(第95回)諸葛亮一反“牛平謹慎”,來個“弄險”,引起司馬懿大疑而不敢貿進城,這正是他知己知彼、神機妙算的結果。在個奇妙而引人人勝的故事中,諸葛亮的思想、性格又一次昇華,真正成爲智慧的化身。

  小說從多方面着筆突出諸葛亮的多智。他知天文、曉地理、作八陣圖,發明和監製“木牛流馬”.使用地雷,傳授“連擎”之法,甚至臨終前還佈置了錦囊妙計。(第84、102、103、104回)

小說熱情讚美諸葛亮,把他塑造成智慧的化身。作者描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大多數是合情理的,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並沒有違背歷史的買,這正是小說難能可貴之處。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其中有的神祕化描寫確實超出了智謀的範圍,帶有信色彩,如寫諸葛亮祭風、禳星、未卜先知以及使遁甲法等。(第49、103、117回)對此,我們必須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取精華,棄其糟粕,古爲今用,批判地繼承這部鉅著藝術成就。

  (二)忠貞的典型

  諸葛亮典型形象之所以成功,首先固然是因爲他具有超人的智慧,但更爲重要的是他具備封建時代理想政治家所應有的政治品質和道德修養。小說中的諸葛亮具有極其優秀的政治品質和道德修養,他最突出的表現是對劉備蜀漢政權的忠貞不渝,爲了統一天下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以及事事處以公心的胸襟和氣度。作者把優秀品質集於他—身,這顯然是作者的有意創造,並且熔鑄了審美的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羣衆的政治理想,可以說是忠貞的典型。這正是小說塑造諸葛亮形象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諸葛亮生長了漢末亂世,躬耕南陽,潔身自守,淡泊明志。他勤勉好學,博通古今,具有治世良才,同時他熱切渴望改變當時分裂割據局面,重整漢王朝的秩序,扭轉天下大亂的形勢,救民於水火之中,具有澄清宇內、興復漢室的遠大志向。他常以管仲、樂毅自比,靜觀天下風雲變幻,擇主而事,以待天時。正是因爲諸葛亮具有這一思想基礎,有感於具有仁愛思想的劉備爲天下蒼生而求賢若渴的誠意,經過“三顧草廬”才獻出“隆個決策”。他雖明知這時的劉備顛沛流離,寄人籬下,處境極端窮困,也毅然出山輔佐,參加劇烈的政治角逐。諸葛亮出山並不是爲了個人的榮華富貴,他沒有選擇曹操或孫權,而是看中漢室苗裔劉備胸懷蒼生的仁心、是施行“王道”、“仁政”的理想統治者。這表明他對複雜的社會現實有着清醒的認識,對正義事業有執着的嚮往.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觀。

  諸葛亮受命於危難之際,在赤壁之戰這—關鍵時刻,爲了劉備集團的生存他冒着生命危險隻身使吳,爲建立孫劉聯盟竭盡辛勞,同時又要時刻提防周瑜的暗算,但是最終還是使曹操—敗塗地,讓劉備分享三國鼎立的輝煌戰果。這充分表現他對劉備集團的赤膽忠心。

  諸葛亮明知蜀國勃興要費盡心機,爲報答劉備“猥自枉屈”的“殊遇之恩”他始終忠心耿耿,決無二心。白帝城託孤輔幼主,劉備臨終囑託他:“若嗣子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爲成都之主。”(第85回)且不說劉備之言是真心還是假意,諸葛亮當時聽了卻汗流遍體,手足無措,泣拜於地,一定“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此情此景。真是動人之至。諸葛亮終其一生沒有篡國異志,就是昏庸無能的劉禪繼位時也如此。特別是在四出祁山大有可爲時,苟安誣他自倚大功,早晚必將篡國,而後主卻聽信讒言,召他班師。他爲了矢忠而遵命退軍,不得不失卻進軍中原的絕好時機。(第100回)

  先主駕崩,諸葛亮忠於職守,全力支撐危局。內修政事,調整外交政策,北拒曹操,東和孫吳,南撫彝越,安居平五路;親征南蠻,平定孟獲;六出祁山,誓復漢室。但由於蜀國伐魏不力,加上災異數起,使得諸葛亮身心交瘁,積勞成疾。而他還是自認爲愧對先帝的重託而深有負罪之感。《出師表》就強烈表達了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這確實不是用言辭、而是用他的心血寫成的。他遣人送巾幗女衣辱司馬懿時就深知自己食少事煩、將不久人世,但還是一刻不停地奔走操勞,總覺得對待先帝遺志,“他人不似我盡心”。(第103回)他廢寢忘食,事必躬親,汗流終日,甚至在吐血不止時仍扶病處理軍務,佈置後事,併爲安全撤軍竭盡智力。(第104回)當他強支病體最後一次出寨遍觀各營時,“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長嘆說:“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葛其有極!”此情此景,催人淚下。(第104回)作者就是這樣把諸葛亮這種忠貞不渝的品德作爲最美、最崇高的東西來渲染。至此,一個赤膽忠心的賢相的形象躍然紙上,光彩照人。

  諸葛亮胸襟博大,高瞻遠矚,事事處以公心,充分體現了高度的領導藝術。他對待同僚極其友善,寬以待人,從不計較別人對他的不敬,也不恃功自傲,具有領導者的風度。他治軍嚴謹有方,注意識拔將才,智收蜀國後期支柱姜維,(第93回)選拔接班人蔣琬、費煒,(第104回)駕馭大將能因人而異,極善十處理領導層內部矛盾,及時解決文臣武將間的複雜關係,維護了隊伍內部的團結。面對地位特殊的關羽、張飛,他以誠相待,以智謀折服他們,盡力感化又不失原則。驕傲自負的關羽要求入川與馬超比試高低,諸葛亮讚揚他“絕倫超羣”滿足其“高人一籌”的慾望,同時又不會損害馬超的自尊心,從而避免了一場可怕的火併。(第65回)

  諸葛亮嚴於律己、賞罰分明的法治精神最充分地表現在他的秉公執法上。在建立蜀漢政權的過程中堅決推行以法治國的政治路線,他擬定的治國條例,刑法頗重。對於違法的官吏,不論親疏不因情廢法,即使是情如兄弟的馬稷或託孤大臣李嚴也一律按法懲處。但當他見到馬稷被斬後的首級時卻又悲痛不已。這既是痛惜,也是自責。他上表請示自貶三等,認爲不這樣做不能明軍律,也無以服人心。孔明廢李嚴爲民,但仍信任其子,並促於勸父改過自新。對此李嚴不但不抱怨而且心存感激。及孔明病逝,他認爲將無複用之望而悲哭致死。諸葛亮開誠佈公,公正嚴明,用法而能動之以情,其服人心如此!

  小說中很多地方寫諸葛亮對待下屬和百姓很仁慈,具有愛民仁心,在人和方面佔了明顯優勢。攜民渡江時如此,七擒孟獲時也同樣。他體恤來降將士,凡要回家的一律放行。火燒藤甲軍見到戰後慘景時落下沉痛的眼淚,並認爲:“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作了深深的仟悔。(第90回)而在進軍瀘水時,聞水邊有鬼哭神嚎聲,以爲“此乃吾之罪衍也”,親去祭把而放聲大哭。(第9l回)可見,從他身上可看出他不是一個嗜血成性的殘酷劊子手,而是一位深明戰爭會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仁人。正是因爲他有同情、愛撫、憐憫之心才贏得人民的愛戴,被征服的兵民“皆感孔明恩德”,呼之爲“慈父”,(第90回)對比當時各路軍閥,這不是輕易做得到的。

  在個人生活也諸葛亮一生廉潔儉樸。出山前他躬耕南陽,生活清貧。出山後他勞苦功高,身居要職,但從不居功自傲,而是一如既往終生節儉,“隨身所需,悉仰於官”。(第104回)臨終時家裏只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頃”,並立下遺囑:“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餘財,以負陛下也”,特意提出不要任何照顧。(第104回)他這種克己奉公、清貧廉潔的高貴品質堪爲典範!

  小說中諸葛亮的超人智慧與政治品質、道德修養相結合,相得益彰,創造了光輝的業績,使他成爲智慧、忠貞的賢相的典型,成爲人民羣衆理想的英雄人物。小說描繪他的一言一行,基本上符合他的性格特徵,也符合他的身份。達到了“一人有一個性格,一人有一個身分”,創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三國演義》塑造人物形象取得的重大藝術成就。小說中的諸葛亮是作者熱情歌頌的主人公,是封建時代“王道”“仁政”政治理想的化身,反映了深刻的時代精神。因爲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反對“暴政”,維護施行“仁政”的王朝是正義的事業,符合動亂時代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民羣衆追求安定生活、希望仁君賢相出現的要求和願望,這是應該肯定的。因此,諸葛亮的思想行爲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羣衆的政治理想,同時又潛移默化地鑄造着古代中華民族精神。但是由於時代的侷限,諸葛亮歸根到底是爲了維護一個封建王朝的階級利益,這與我們今天無產階級的政治理想有着天壤之別,這是應該加以區別的。

  (三)逆境中的英雄氣概與悲劇命運

  小說中的諸葛亮終其一生可以說都處在逆境之中,可謂“蒼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諸葛亮剛出山時,劉備只有幾千士兵,投靠劉表而無立錐之地,受到蔡瑁暗算差點喪命,處境異常艱難。而這時統一北方的曹操已決計南征,其矛頭必先指向戰略要地荊州。但是諸葛亮並不因前途險惡而畏懼,而是迎着逆境而上,以一個偉大戰略家的膽識和氣魄提出了正確的“隆中決策”,聯合孫權抗擊曹操,佔荊州取益州,使劉備稱帝於成都,盡人謀轉逆境爲順境,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關羽、劉備從戰略上違背“隆中決策”,遭致慘敗,蜀國從顛峯上跌落下來,由盛轉衰,從此又處於逆境。劉備死後,諸葛亮擔負起執政的重任,獨撐危局,面對困難的處境也不退卻。他及時調整外交政策,安居平五路,冒險南征,安內攘外,決計伐魏,誓復漢室。

  諸葛亮六出祁山,雖與敵手互有勝負,並以退兵告終,但仍百折不回堅持北伐。爲了伐魏興漢、統一天下,救民於水火之中,諸葛亮竭盡智力,至死也不退縮,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僅以五萬兵力使司馬懿二十萬大軍不敢正面窺視西蜀,甚至願意接受巾幗女衣之辱。(第103回)他六山祁山,終因操勞過度,病逝於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結束了他英雄的一生,這就是諸葛亮的悲劇。

  諸葛亮是—個很重視人謀的人,他認爲“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然不伐賊,王業亦亡”。(第97回)因爲蜀吳是戰略伙伴關係,蜀吳不滅強魏,則早晚必被強魏獨個擊破,兩小國終究是不能偏安於一隅的。在客觀上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諸葛亮對北伐事業的艱鉅性是有充分認識的,但他主觀上不因形勢不利而有所畏懼,而是反對坐而待斃,主張盡人謀候機出擊,以弱蜀抗強魏。可見,他是一個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人,這正是諸葛亮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

  小說主人公諸葛亮沒有個人野心,有的是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他並非不知蜀國的命運,但他傾盡全力爲劉蜀打天下是十分悲壯的。他猶如一盞光照全書的明燈,他的死是扣人心絃的;他死後,小說的情節顯得有些黯然失色。諸葛亮這顆偉大之心停止跳動了,他的正義事業失敗了,但他志決身殘、死而後己的犧牲精神仍然光照日月,永爲後人敬仰。他的悲劇結局體現了崇高的悲劇精神,既令人惋惜,又使人振奮!小說把諸葛亮形象昇華到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使諸葛亮這個人物具有更強烈、更感人的藝術魅力。這是諳葛亮形象悲劇美之所在。

  (四)誇張與襯托手法的恰當運用

  《三國演義》充分調動各種藝術手法描繪人物形象。小說多次又恰當地運用誇張、襯托的藝術手法突出諸葛亮的非凡智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顯著的藝術效果,這是小說塑造諸葛亮形象的重要輔助手段。

小說中諸葛亮指揮戰爭非常輕鬆自如,“眉頭一皺,計上頭來”,他的計謀便化成無敵的力量。小說精心選取“奇謀借箭”、“空城計”、“安居平五路”等細節描寫,大力渲染諸葛亮在對飲、彈琴、觀魚中用計退敵,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人耳目一新,對其智者形象更是過目不忘。作者恰當運用藝術誇張的方法,對塑造詣葛亮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小說善於運用襯托的藝術手法塑造諸葛亮形象。作者爲了寫好真正主角諸葛亮的出場,採用以賓襯主的方法,先寫徐庶以襯托孔明;(第36回)採用以虛襯實的方法,再寫劉備一訪二訪不見孔明但處處都有孔明在。(第37回)這樣寫,主角還未亮相但其形象已樹立起來。

  小說詳細描寫諸葛亮與曹操、周瑜、司馬懿等對手“才與才敵”、鬥智比才,處處棋高一着,體現出強中更有強中手,作者運用正襯的藝術手法成功地突出諸葛亮的高明,收到極其鮮明、強烈的藝術效果。

  作者誇示周瑜的妙計,正是爲了襯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反問計、苦肉計、將計就計瞞過曹操,也瞞過魯肅,唯獨瞞不過孔明。但孔明的奇謀借箭卻瞞過周瑜。周瑜妒忌孔明而想謀害他,但孔明用智慧渡過難關。在赤壁之戰中,作者把周瑜的智謀寫得非常突出,但是越突出周瑜的智謀,就越是顯示出孔明鬼神莫測之機,更加說明孔明是全局的決策者、是真正的統帥。

  作者展現司馬懿的詭計多端,正是爲了襯托諸葛亮的加倍乖巧。孔明六出祁山,司馬懿扼守秦川,使他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由於作者妙筆生花,寫孔明有鬼神莫測之機,出兵出得奇,退兵退得妙,而使人感到孔明勝過司馬懿。街亭失守孔明進退兩難,但他臨危不懼,巧擺空城計,以示不退,終於全師而退;後主中反問計召孔明班師,這時要退兵也極難,但他卻以增竈遏敵之追,終於不折一人而退。這兩次戰役,敗者是孔明,勝者是司馬懿,由於作者巧妙地寫孔明巧擺空城計和增竈遏敵之追,反而使人驚歎孔明用兵非凡,連司馬懿也自嘆不如。這樣寫,既不會違背孔明北伐、勞而無功的歷史事實,又成功地刻劃了諸葛亮的英雄形象。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歷史小說的楷模,在藝術上有開拓之功。其典型塑造的方法對我國其後的長篇小說都有啓迪和影響,尤其是對我國曆史小說創作影響尤大。研究《三國演義》塑造諸葛亮形象的成功經驗對當今歷史小說具有重要的啓迪意義。

  首先,小說塑造諸葛亮形象對增強小說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力量具有重大意義。諸葛亮這個智慧、忠貞的藝術典型比實際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理想、更具有普遍意義,使人認識到封建社會政治鬥爭的尖銳複雜和封建統治階級的貪婪殘暴,深刻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羣衆反對分裂追求統一、反對暴政追求仁政的時代精神。繼《三國演義》出現的大量歷史小說,雖有離奇生動的故事情節,但大多數缺乏人物性格的刻畫,或刻畫得不夠鮮明生動,因而給人的印象就不夠深刻。

  其次,小說善於採用細節、環境、性格相互交融的藝術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始終把諸葛亮放在激烈尖銳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去寫,在困境、逆境、險境中展開一系列故事情節,刻畫了諸葛亮無比智慧、忠貞的英雄性格,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再次,小說善於採用正襯的藝術手法塑造英雄人物。小說不是以對手的愚蠢無能表現諸葛亮的高明,而是寫對手也是英雄豪傑,彼此都知己知彼,“才與才敵”,使鬥爭變得撲朔迷離,由此演繹出許多比才鬥智的迷人情節。只因諸葛亮處處棋高一着才取得最後勝利,充分體現出強中更有強中手,通過襯托使諸葛亮形象更加高大鮮明。

  最後,小說塑造諸葛亮形象符合美的辯證法。作者歌頌美化諸葛亮,但也寫出他的美中不足:錯用馬稷、包辦代替、不聽魏延奇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正好說明作者是寫活人而不是寫完人。諸葛亮的悲劇儘管是客觀形勢使然,也跟他的美中不足有關。他雖然擺脫不了自然規律而病逝五丈原,但人們卻更加欽佩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更加爲他嘆惜,也更加欣賞他的美。

總而言之,諸葛亮這個智慧、忠貞的典型是不朽的。《三國演義》塑造諸葛亮形象的成功經驗對今天曆史小說具有不容忽視的啓迪作用。我們有必要加以研究和總結,更好地繼承這部古典名著的藝術成就。

  指導教師評語:

本文探討了《三國演義》塑造諸葛亮形象的成功經驗,認爲小說作者着眼於這一人物形象塑造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典型,並表現出諸葛亮在逆境中的英雄氣概,揭示其悲劇性命運。論文還分析了作者塑造諸葛亮形象的主要筆法。全文結構完整,條理清晰,文字流暢,時有個人見解,體現出一定的研究水平。

  作者: 鄭寶泉 (摘自廣東教育考試中心)

稿源 中國教育先鋒網 編輯 高美君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