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老版 正文
關鍵詞:
 

孩子的未來是家長的還是他自己的?

http://www.enorth.com.cn  2001-11-23 08:49
 

9月20日司法會計兩大考試撞上 防空警報試鳴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本期請柬:

   孩子的未來是家長的還是他自己的?

   ■本期茶客討論表情:共53人蔘加討論

   ■支持孩子的未來是他自己的:41人

   ■支持孩子的未來應該由家長和孩子共享:6人

   ■支持家長必須規劃和設計孩子的一生:6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溫暖的大手

   ■王歡歡 女,30歲,財務人員,

   很遺憾,在我小的時候我父母既沒把我當成是他們的未來,也沒把我當成是他們的希望。在我記憶中他們很少輔導過我們的功課,也很少跟我們聊天、談心。我們基本上就是順其自然地成長着。但是留下了多少我們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而這些缺憾應該是可以避免的。小學時,我參加少年宮的“書法班”,學了兩年,毛筆字已經寫得不錯, 後來由於貪玩給丟了。長大以後,每次填寫各種表格時,遇到興趣、愛好一欄時,我總是很失望、很無奈地填上“無”。小學畢業考進了重點中學,初中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幾乎年年都是班上的倒數第幾名,當我意識到該努力、該加油時,已經臨近中考,再怎麼努力也爲時晚矣,雖然中考成績在班裏名次提前了一些,但是我已無法考回本校高中,失去了念大學的機會。雖然後來我在工作中參加了自學考試,早已拿到了大學文憑。但是原汁原味的大學生活我並沒有經歷過,半工半讀的學習效果只有我自己心裏最清楚。

   不該埋怨父母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都是自己的錯。可是,在我的少年時代,如果父母不僅僅只滿足於讓我吃飽穿暖,而能夠在我思想困惑時給我一點啓迪,在我心靈空虛時給我一點關愛,在我學習遇到困難時給我一點幫助,在我貪玩、偷懶時抽我一鞭子。那麼今天,我也許走的是另外一條人生道路。我想我自己一定是一個更理智、更聰明、更合格的家長。我想我的孩子一定不會重複我的悲哀。孩子的未來是他自己的,但成長的道路怎麼能離開家長溫暖、有力的大手呢?

   哪個年齡有哪個年齡的歡樂

   ■劉虹 女,41歲,郵局職員

   我的觀點就是孩子的未來是他自己的。給孩子設計未來,大可不必。作爲家長,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別人的孩子鋼琴彈得好,不見得自己家的孩子能彈好。別人的孩子學習好,不要着急自己的孩子爲什麼不如別人,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自己知道去競爭的,家長適當的鼓勵,恰當的言辭,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有人說,我的孩子一點上進心都沒有。我認爲,孩子的上進心是讓家長給說沒的、打沒的。老是指責孩子這不對、那不應該,說得孩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弄得孩子沒有一個主見,沒有自信心,就別提什麼未來了。

   我今年40多歲了,我的父母是管教很嚴的。所謂嚴,也就是講道理,很少打罵。所以我上學的時候,雖然有些新奇的想法及想出格的做法,但首先就被自己的正確思想給否決了。如今,自己有了孩子,當然是以講道理爲主,老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孩子在他三歲之前,家長就應該把做人的道理說給他聽,雖然他還不懂,但隨着他慢慢地成長,這些道理就能理解。最重要的是家長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中,家長的自身修養,影響着孩子的成長。有的家長學歷挺高,事業有成,但自身修養不夠。有的家長雖然學歷不高,但他們有着善良的德性,同樣能教育好孩子。怕就怕碰上這樣的家長:自己沒文化,自身的修養又不夠,成天逼着孩子學這學那,讓孩子去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及幸福。孩子三歲前是個寶貝,三歲以後就跟個小仇人似的,小夾板就給上上了,就沒有了絢麗多彩的童年。

   孩子到了哪個年齡,就應該有哪個年齡的歡樂,未來是個未知數,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受、體會,未來是由他自己把握的。作爲家長應該想開點,不要給孩子去設計未來,孩子很可能不買你的賬,到時候家長很沒有面子,做出極端的事情來,這樣的案例還少嗎?

   讓孩子彌補自己的不足,只是個美好期望

   ■戴玉 女,32歲, 國有公司職員

   我的寶貝兒子11月14日剛滿一歲,聰明又淘氣。

   我屬於大齡生育,愛子之心切切,但我始終不敢溺愛他,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對外界的事物越來越好奇,我必須要用“不”或臉色告之某件事情不能做,有時他就大聲哭喊,雖然我暗生惻隱之心但卻決不讓步。我始終覺得孩子是不能嬌縱的,越是年幼越是不能養成任性而爲的脾氣,否則積習難改,後悔晚矣。

   爲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兒女生活得平安幸福,但其基礎是良好的個性品質及修養,孩子的志趣愛好是不以父母的意願爲轉移的,你可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加以引導和影響,但卻無法主宰他。

   不可否認,我們都有讓孩子彌補自己不足的想法,但也只是個美好期望而已,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像著名鋼琴演奏家傅聰那樣的例子呢?

   我屬於樹大自直的一類,所以出息不大,但我不會因此而強求孩子。三十多年的人生閱歷使我懂得良好的個性培養重於一切,樂觀地適應、平靜地忍耐、不懈地堅持以及不驕不躁不卑不亢的生活態度對人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我們越來越多地瞭解到有關情緒智商的話題,有關素質教育的話題,有關興趣培養的話題,作爲有知識和理想的一代父母,我們不應該也沒有權利去幹涉孩子健康的發展。

   我願幫兒子歷練一雙堅實的臂膀,看他去收穫自己五彩的夢想。

   無以規矩,何成方圓

   ■簡單 女,26歲,科技工作者

   一篇故事,是說一位母親溺愛孩子,最終這位孩子進了少年看管所,在獄中,他對監獄長說:“我恨我的母親,是她害了我!如果在我小時不懂事時她能對我嚴格些,我今天就不會這樣了!”所以一句話,孩子的未來不僅是他自己的,也是家長的,是一種互動的關係。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在孩子沒有完全具備識別對錯的能力時,家長有義務和責任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培養孩子。

   當然這種引導是應有方法的,要調動起孩子的內在積極性和樹立其內在的正確的生活觀念。在孩子的童年,不僅僅要讓他(她)感受無憂無慮的快樂,也要讓他(她)爲明天殘酷的競爭作好準備。因爲當他成年後,他(她)會知道快樂的真正意義,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幫助弱者的能力,是在霸者前不低頭的傲骨。試想,一個從小散漫、懶散的孩子,也許在童年充分獲得了自由,但長大後他能活得快樂嗎?那時我們爲人父母又有怎樣的感覺?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古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父母們聯合起來

   ■常青 男,29歲,無業

   我可算是新中國第一批響應黨的號召出生的獨生子,家裏二老是單位職工,屬無產階級,家裏很窮,且父母因工作原因與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所以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的未來只能取決於我自己。

   到現在我已長大,我自認爲我已經知道我的未來,但真的知道嗎?回答是我還是不知道,只可能是我隱約知道了如何走向未來,雖然未來是那麼的不確切,但我想人就是爲了這種不確切而在今天活着吧!

   我小時候曾渴望過成功、渴望過出人頭地、渴望過幸福生活,但什麼是成功、出人頭地、幸福生活的標準呢?我想真正的標準就是:自由而快樂地活着。

   雖然小的時候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但我能從他們的眼中看到對我的期望,我想做父母的最大心願就是看到自己的後代自由而快樂地活着且自身也渴望這樣活着,就如同我的渴望一樣,雖然對這一標準我們之間的看法不同,但我想我的未來與父母的未來(或者說他們所期望的)是一樣的。

   人活在世上,雖然有年齡、相貌等等差別,但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如何理解生命的意義並好好活着,而作爲父母的責任就是將孩子養大並給予幫助,而不是將其看成自己的財產或奴隸,更不要說讓其做自己的替身了。如果爲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按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他(她),我想還不如父母們聯合起來塑造一個公正、自由、合理的社會環境提供給自己的後代要現實一些。

   讓父母和孩子共享未來

   ■盧月英 女,30歲,護士

   由於成長和長期生活在傳統文化氛圍中,許多父母在自覺不自覺中對待孩子如同自己的私有財產,不顧及他們的個性發展和正當要求,強求他們按照自己預先設置好的模式和方向發展。這是出現“孩子的未來是家長的還是他自己的”這樣的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周圍的一些父母就是在“我這樣做是爲了孩子好”的招牌下,讓孩子生活在他們限定的條條框框內,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這樣使得孩子缺乏主見沒有信心不能獨立,只是被動地替父母活着。實際上孩子沒有未來,父母也沒有未來。

   但是不能就此否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沒有這樣的想法,反倒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從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體會到關鍵一點是要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父母既要發揮對孩子成長的主導作用,也要對孩子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有的父母信奉“寧願現在讓孩子罵,也不能將來讓孩子埋怨”,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因爲孩子還未成年,不完全具備正確辨認事物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複雜的社會現實,時時需要父母的幫助。同時,父母對子女要有合理的期望值,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隨着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時時更新,成才標準多種多樣,真所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充分開發孩子的智力和潛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使他們在父母殷殷希望的陪伴下,一步步走向成功,既實現了自我,又了卻了父母的心願,使父母與孩子實現“雙贏”,共同擁有美好的未來。

   揠苗助長

   人生不會快樂

   ■老石 男, 50歲 ,科研人員

   我們夫妻都是老三屆,凡“壞事”都趕上了,很多知青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盼着孩子飛黃騰達,榮光耀祖,爲此把孩子學習抓得很緊。這種心情我能理解,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很多人認爲只有學習好,考上重點大學,以後才能發達,這是孩子的唯一選擇,我是不能同意的。

   我認爲有比學習更重要的,那就是健康和快樂,別重複我們的人生軌跡。如果生活不快樂,一身毛病,不管你有多少錢,當多大官兒,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即使你是普通勞動者,把平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再加上健康的體魄,同樣是幸福的人生。什麼叫快樂,走自己選擇的路就是快樂,哪怕生活清貧點。

   二則,人的先天條件、後天條件不具有可比性,人是有差別的,不可強求,這是客觀現實。

   能上哈佛、考上清華的畢竟是少數,95%的孩子是普通人,普通人就幹普通的事,非強求孩子上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太不現實,都上重點了,普通中學誰上啊,重點永遠是少數。一天到晚埋怨孩子不爭氣,爲學習把孩子逼得上吊的心都有,孩子絕不快樂。如果追求的目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幸福,而追求的路上如地獄般難過,那麼即使“達到”了這個目標,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還有什麼快樂可言。

   我從來不對孩子抱過高期望,我認爲孩子已經很優秀了,能考上大學就不錯了。即使孩子考不上大學,我也不會太往心裏去,不會太責備孩子,因爲孩子已經盡力了,上個自費學校也不錯。我很少督促孩子學習,從小學到現在大三,只是簡單過問一下,從來不爲學習打罵孩子。成績好也不寵着孩子,任何“獎勵”沒有;成績不好也不沮喪,鼓勵孩子下次再來。從不給孩子太大壓力,最嚴厲的就是語氣稍重:“別玩了,快看會兒書吧”。我感覺孩子已經很苦了,從上高中幾乎每天都晚11點才睡,很少有看電視、玩的時間。我不能想象,爲學習打罵孩子,對孩子心靈是多大的傷害。以後孩子大學畢業了,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進不了大公司、政府機關,能做一個普通勞動者就可以,不強求孩子非得怎麼怎麼樣(諸如考研、託福),有多大能力就使多大能力,揠苗助長的人生是不會快樂的。

   今天的付出是爲了將來的幸福

   ■徐佳潔 女,36歲 ,軍官

   按說現在的孩子們是要什麼有什麼,可是,常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的孩子們真的幸福快樂嗎?我的孩子也常感嘆:“媽媽我真累!”。

   我是一名軍官,現在隨時面臨着轉業的可能。我的小時候是在瘋玩中無憂無慮地長大的。我們那一撥人小時候連課本上的書都沒能學好。我常遺憾地想,如果我小時候父母有眼光有能力好好培養我,讓我或者有很高的英語水平,或者精通一門樂器,或者有任何一技之長,那麼,如今可能面對的再就業對我來說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困擾着我了,我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感到如此沉重的壓力。我小時候是沒有條件,可現在我的孩子有條件了,而且他將生活在競爭更加激烈的新時代,我不能再在他身上留下遺憾。爲了精心培養他,爲了給他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和機會,我心甘情願付出我的所有。我兒子今年九歲,當初爲了讓他上好的幼兒園和小學,我省吃儉用咬緊牙關一共替他交了三萬元贊助費。在孩子牙牙學語時,我就教他背唐詩,認字,學算術,在孩子蹣跚學步時,我就給他買來大量玩具,開發他的智力,鍛鍊他的動手能力。從小,我送他上過繪畫班、語言班、游泳班、書法班;現在,他課餘還在學着鋼琴、奧數、英語。

   孩子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的,放學後寫完作業要寫日記,還要練鋼琴、學英語,週六週日也不能痛痛快快休息。

   有人說,因爲父母的期望太高,對孩子的要求太多,所以孩子們自由的天性被扼殺,童年的快樂被剝奪,這是言過其實。實際上,孩子們只是遊戲玩耍受到了限制,不能夠盡情看動畫、看電視而已。他們得按照父母的願望從小接受各種各樣超負荷的教育和培養,他們忙碌地上着一個又一個的課外班、培訓班,他們小小的肩膀揹負着大大的書包,更揹負着父母沉沉的希望。是的,孩子是很辛苦,但付出總有回報,今天的努力是爲了將來的幸福。這道理也許孩子們還不能完全理解,等他們大了後會體會到這些付出確實是值得的。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未來屬於父母更屬於孩子自己。父母操縱着孩子的一切是爲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們就爲了他們的未來而開始苦心經營培養孩子這項“偉大工程”,其實,最辛苦的是那些任勞任怨的父母們,他們真的很累,他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金錢,他們付出的更是全部心血和深深的愛。

   父一輩,子一輩

   ■陳晚 女, 37歲,網絡公司職員

   我的母親平生最遺憾的事情是沒有學醫,以致身體多病經常抱怨看病受罪。我從小就被灌輸女孩最好的職業就是醫生,當醫生纔是聽話的孩子有出息的孩子。我的第一個玩具是個聽診器,而且是個真傢伙,這在上個世紀60年代屬稀罕物。我常玩的遊戲也是給小朋友看病,我永遠只能當醫生,我母親總說的一句話就是隻要你能當上醫生媽的一輩子夢想就能實現了。這種暗示有時是伴隨着噬心的痛苦傳遞過來,我常聽到的抱怨是:我得的到底是什麼病啊,你要學醫就好了;你看誰誰的女兒是大夫,請來專家給誰誰會診了,學醫多好啊。按理我是沒有理由不學醫的,奇怪的是,她越是希望我學醫我就越討厭學,考大學的時候母親讓我填了一大串醫學院,但我左閃右躲終於學了別的專業。

   我在現在的專業中談不上有所建樹,但終於能喜歡這份工作。我也對母親懷有深深的歉疚,沒能實現她的願望,也因此更加倍地孝敬母親。但我想就是重活一回我也還這樣兒,在我看來,父一輩,子一輩,父母不能設定孩子的人生,孩子也無法替父母活,家長爲孩子設定未來在西方某些國家被認爲是侵權行爲(但不包括家長給子女的善意建議)。我現在對女兒的做法是,我們的未來各自去爭取,只不過我的未來短一點,你的長一點,我能設定的目標少一點,你的多一點,我努力做好我的事情,你比我條件好得多,所以你沒理由落後於我。

   女兒認爲我的態度很端正,所言符合邏輯,基本上同意關於兩條命的理論。

   現代生活節奏緊張,競爭激烈,許多人因爲婚姻、工作或子女的問題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焦慮,有時甚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其實這已經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徵兆,如果不加註意則會導致抑鬱症或其他精神疾患。當你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是否有勇氣去看醫生,並面對現實,積極治療?

   ■下期請柬:當你有心理疾病的時候是否去看醫生?

   ■請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和感受,如果您有好的話題,請一併寄上。

   ■通信:朝陽區白家莊東里23號院A棟北京青年報副刊部大話茶坊收

   ■郵編:100026

   ■E-mail:

   dtalking@263.net恕不接受附件。

   ■特別說明:請諸位茶客參與討論,務必註明性別、年齡、職業及通訊地址。

稿源 北京青年報 編輯 楊維娜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