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住在海邊,世世代代伴着起錨時激起的浪花出發,和着拋錨時鐵鏈的節奏到達。老人的兒子,自從那年被父親硬逼着上了那條大船出海,就再沒了音訊。有人說,他已葬身魚腹,也有人說曾在某地見過他。
老人只是每日望着海。日出被那出航的水手的吆喝出嵌在皺紋深處的興奮;日落,看着那一片片歸來的風帆,一臉的安詳……後來,老人也就葬在了這海邊。
多年後,這海邊已興起了一座新城。從海外歸來投資的中年企業家被邀上臺講創業史:“我其實是在這裏出生的。父親是一個很棒的水手。年輕時,他最愛那起錨時激起的浪花,他說那跳躍的浪花就像他體內的熱血在沸騰。歸航時,他還總是戀戀不捨。他的船長就對他說,每次‘到達’後的休整,都是爲了下一次的出發。聽了這話父親才肯乖乖下船……後來,他有了妻子,又有了我,於是,他對起錨的激情轉變成了對拋錨時鐵鏈那有力的節奏的依戀。這時,他每次的出發,是爲了更好的到達。”
“後來的後來,他老了,不再出發。我和媽媽成了他永遠的‘到達’。接着,我長大了。可我不願再像他那樣出發,我覺得我一出生,就已經在這個‘到達’裏了,何必再出發?可他卻說,那是他的到達,不是我的,我不‘出發’,就一輩子也不會明白什麼纔是‘到達’。然後,就逼着我上了那條大船。我是那麼的不情願,覺得自己只是父親延續理想的工具……就在將要起錨的那一剎,我跳下了船……可就在這時,一個水手發現了我,他卻沒吱聲,悄悄拋給我一個救生圈,就轉身走了。”
“……後來我上了岸,卻不敢回家。輾轉各地,直至今天。我沒有按父親的意志出海,可在陸地上的這些年卻讓我明白了當年他讓我上船的苦心。今天,我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回到這裏,可以告訴父親我用我的方式出發,到達了屬於我的‘到達’!”
臺下響起掌聲。“孩子,你父親的苦心你還沒有全懂哪!”人羣中,走出一位老者。“是你……”“對,是我。給你救生圈的人。我當時應該喊人的,可卻沒有吱聲,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爲什麼?”“因爲,當時你父親就在船上。你沒有看到你跳下時,你父親那既擔心又驕傲的表情。他說,這纔是我的兒子!如果你不跳下去,他也會在下一站叫我們把你趕下去。他說,你跳下的那一剎,纔是屬於你自己的人生的出發。”
全場靜默。許久,掌聲雷動。
點評
高考的話題作文,記敘文很難寫,難在立意的高遠,難在構思的巧妙。但你成功了。以一位海外歸來的企業家的口氣講自己的創業史,沒有一味地去寫子承父業,起錨出海,卻寫出兒子發揚了父輩的搏擊風浪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出發,實現了屬於我的“到達”。語言再通暢一些,文章就更好看了。(葛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