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老版 正文
關鍵詞:
 

世界一流大學看好中國優質生源

http://www.enorth.com.cn  2004-11-04 16:59
 

9月20日司法會計兩大考試撞上 防空警報試鳴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從2002年到2004年,哈佛、耶魯、斯坦福、劍橋、牛津、早稻田等一大批世界高水平大學的校長紛紛來到北京,參加兩年一屆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這些世界上最繁忙的睿智人物摩肩接踵撥冗來華,是他們看好中國的教育大市場。他們在帶來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最新信息的同時,更注重以全球化戰略眼光,近距離考察中國高等教育發生的變化———

    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引發連鎖效應

    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呈現出三大態勢:一是隨着中國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高校規模迅速擴大,在校生從1998年的628萬人躍升到2004年的近2000萬人,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17%,一舉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衆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二是在實現大衆化教育的同時,實施211工程和985計劃,努力創建一批世界一流或高水平的大學和學科;三是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獨具中國特色,其服務和貢獻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國家發展戰略的做法引人關注。

    在2002年的第一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中外大學校長達成三句話共識。第一,任何世界一流大學,包括哈佛、牛津、麻省、斯坦福等也不是所有專業都是一流的;第二,世界一流大學一定有一大批學科專業位居世界一流,而且在人才培養、重要科技學術刊物上的論文以及科技成果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第三,任何學校都要制定好發展戰略,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方針,集中精力建設有自身比較優勢的學科,通常叫有特色的學科。

    在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開幕前夕,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在和媒體見面時,認爲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已經對世界產生了影響,正是這些影響越來越吸引世界高水平大學校長的目光。

    據章新勝介紹,在英國,前不久布萊爾政府通過了給予建設重點高校的撥款制度以及對於高等院校學生收費制度的改革,經過激烈辯論,最終以多數通過。他們在這場辯論中常常引用中國的例子,主要是中國在實現高校大衆化的同時,加強了對於高水準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建設的投入。

    在德國,現在正在醞釀建設一批尖子大學,正如施羅德所言,內部的辯論是非常激烈的。德國是聯邦制,有16個州,過去在高教大衆化的浪潮中吃了平均化的苦頭,各高等院校深感要奮發追上。所以,在醞釀高校改革中,建立尖子大學的方針就脫穎而出了。他們要集中聯邦政府和州之間的力量進行配套投入,建立10所尖子大學,30個一流的研究生院,40個一流的研究實驗室。

    變化非常大的是日本。日本的高教法人化改革進行了近半年的內部辯論,於去年3月份獲得日本國會批准,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它把99所國內大學合併成89所,其中包括7所帝國大學。公立大學一直是它的核心。所有公立大學老師再也不是公務員了。在他們的辯論中,也引用了中國的211工程、985計劃、長江學者計劃,強調中國在發展高教大衆化的同時,加強高水準大學和高水平學科的建設。

    對於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C·萊溫教授評價說:中國頂尖大學的生源質量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大學相媲美;過去幾年中國大學的實驗室、圖書館等硬件設施建設有了很大改進,這爲吸引優秀人才創造了基本條件;中國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下一步的關鍵就是要有傑出的教師。他直言中國的師資隊伍建設和耶魯、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還有相當差距。

    “中國留學生遍天下”告訴我們什麼

    從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可以看出,世界高水平大學的校長們普遍看好中國的優質生源,有外國校長甚至建議中國學生完全可以在國內讀本科,然後到國外去讀研究生。

    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C·萊溫教授非常看重中國生源,他說,“耶魯大學首先是有中國留學生的大學,耶魯大學與中國大學的合作項目已超過50個”。而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C·伯林格則爲“美國的學校正在流失大量潛在的世界最聰明的學生”發出驚歎,表示要與在座的大學校長們爭奪中國最優秀的學生。據伯林格校長透露,今年6月最新公佈的一份年報說,向美國申請留學的國際學生的人數比上年下降了47%,而在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國際學生的比例正在大幅上升。他認爲,導致這個結果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簽證難和學費高。全球化是一個誰也無法改變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意味着學生有自由選擇教育的權利。他呼籲美國政府必須解決簽證難和提供財政支持的問題,放眼世界競爭最優秀的學生。

    英國的高水平大學也十分青睞中國學生。劍橋大學校長·F·艾莉森理查德教授在回答神州學人雜誌記者提問時說,現在有760名左右的中國學生在劍橋學習,他們有很好的語言能力,學習刻苦,不僅在計算機領域,而且在各學科領域都很出色。另據環球時報最新報道,在英國已註冊的中國學生有4萬多人。近日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部主任斯蒂芬·格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留學生現已逐漸成爲除歐盟以外的第二大留學生羣體。皇家研究所的報告第一撰稿人謝利·納尼亞對記者說,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全英國的中國學生不過區區兩三千人。但進入新千年以來,中國留學生猛增,僅2000-2002年,平均年增長率就高達74%。據初步估算,2003-2004學年,在英國高校註冊的中國留學生總人數已增至4萬人到4.5萬人。像伯明翰大學、艾塞克斯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等名牌學校,中國學生數量更是獨佔鰲頭,去年入讀的人數均在500到1000人左右。即便是在英國大學“三強”———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中國人也達到了各國留學人數的平均水平。

    在俄羅斯,據悉有中國學生1萬多人。他們多是自費留學生,基本都是國內高中畢業以後到這裏讀本科的,其中多半是國內的高考落榜生,還有一些是在國內已經被大學錄取,但本人對學校或者專業不滿意而自動放棄的。令人欣喜的是,他們上的大多是名牌大學,甚至是俄羅斯的頂尖大學。

    在澳洲,華聲報的報道說,在海外留學生的十大來源地中中國大陸排第一,其次爲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韓國、日本、泰國、印度和中國臺灣。2000年在澳洲的中國大陸學生人數爲14948人,到2001年勁升80%達到26844人。而全澳洲留學生總數已由1999年的162865人升到2001年的233408人……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些時候一項調查顯示,到2000年底,全球留學生總數達到160多萬,分佈在全世界108個國家,而中國有38萬留學生在世界103個國家求學,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派出國。

    在當今世界上,經濟全球化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已經明朗,國際化首先意味着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的地方。“中國的留學生遍天下”現象是好事,也是挑戰。一方面,中國打開國門,使大批優秀學生有機會走向世界。全球化眼光和國際化教育將使這些優秀學生成長爲世界級頂尖人才。他們在爲全人類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必將以各種方式爲祖國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但另一方面,我們不能不深思: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花巨資制定優惠政策爭奪優質國際生源,難道是爲了奉行國際主義原則,承擔爲其他國家培訓人才的義務嗎?否!以美國爲例,衆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吸收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長期以來,該國利用其龐大的高質量的高等教育系統和設立名目繁多的獎學金項目,努力營造一種吸引外國留學生的大環境。有資料顯示,在美國55萬留學生中,中國學生已經佔到10%以上。專家撰文指出,這種國際化活動給美國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除了即刻可見的利益(以經濟利益最爲明顯)外,還有許多尚未顯現的潛在利益和影響。伯林格校長對美國政府提出的具有戰略眼光的建議,既可以看作是對中國本科生教育質量的肯定,也可以看作是向中國研究生教育提出的尖銳挑戰。

稿源 科技日報 編輯 李嶽鵬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