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名小學校長探討“校園文化與學生成長”
本報訊“一所學校辦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從學生的言談舉止中能看出學校風格、學校文化。”昨天上午,第三屆“小學生成長論壇”在杭州開幕,本次論壇的主持人、浙江教育報刊社社長張序炎率先發言,引出了論壇主題——校園文化與學生成長。
事關“學生成長”,來自全國百餘所小學的校長們都非常關注。但如何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下,積澱起有特色的學校文化,並且依賴學校文化的力量,讓學生健康成長,這的確是一個頗費思量的課題。
學校成爲“文化孤島”
作爲傳播知識和文化的重要場所,學校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環境。但是,現在有的學校迫於升學壓力,忽略了學校文化的建設,或者片面地認爲搞一次文藝演出就是學校文化。結果,由於學校一味應試,本該文化氣息濃郁的校園,居然成爲了一座“文化孤島”,學生們只會機械而又枯燥地演練各種習題,而沒有辦法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由於學校文化的缺失,出現了千校一面的景象。而本應千姿百態的學生羣體,卻被演化成一種發展模式。
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市江心島中學校長陳鋒在此次論壇上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和他的探索。陳鋒校長說,在校園裏擺幾盆花、掛幾幅畫不等於學校文化,真正的學校文化是學校環境和師生風貌的總和。
陳鋒校長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在校的生活質量,這能夠讓學生更健康地成長。而學校文化就能夠使教學關係合作對話、倫理關係趨向平等、情感關係理解信任、法律關係民主互尊,而這樣的文化內涵最終可以提高學生在學校的生活質量。
“我只和體育尖子生合影”
本次大會專門邀請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院長張人利教授作主題發言,張人利教授不僅口才極佳,而且在6年時間裏將上海靜安區一所“每年流失三四成學生,每學期要請代課老師”的差校,變成了一所“招生十選一”的名校,而他認爲法寶就是“學校文化”。
“今年初三學生畢業時,各科的第一名都登上領獎臺,我最後特意安排只和體育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合影。我爲什麼要這麼做?因爲我要傳遞一個導向,學校要培養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孩子,這也是學校文化的導向。”張人利教授說。
學校文化引領教師
與會的百餘名校長,都是帶着自己的課題而來,與同行進行面對面探討。杭州長壽橋教育集團學校領銜校長董誕黎就談到了學校正在編寫的新書《快樂5章》,其主題就是學校生態文化。
董誕黎校長說,生態型校園就是倡導尊重師生,享受快樂。這其中老師是關鍵的因素,所謂“成也老師,敗也老師”。因此她關注學校研修文化的建設,怎樣先將老師培養成爲研修型的人才,老師本身能夠學會成長,整個學校文化就會豐富健康。(本報通訊員章綵鳳本報記者沈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