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全國教育 正文
關鍵詞:
 

誰吃掉了“讀書時間”:網絡時代我們還讀書嗎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4-23 08:49
 

9月20日司法會計兩大考試撞上 防空警報試鳴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網絡時代,傳統的閱讀方式正日益受到嚴峻挑戰:我們還讀書嗎?我們爲什麼要閱讀?

  閱讀是爲了心靈的平靜?爲了生存?爲了功利?爲了消遣?還是爲了改造世界的抱負?

  四分之一的讀書人讀書時間在減少

  山東省直機關的陳姓公務員說:“我買了滿滿兩櫥書,但沒有時間看。有時間看的書也是爲工作需要。純粹爲心靈需要讀書,對我來說,是件奢侈的事。”

  山東省圖書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我當時選擇到圖書館工作,就是爲了能多看書,沒想到20多年來我只有時間看‘書皮’。”34歲的王慶玲是濟南一家出版社的刊物編輯,參加工作頭幾年,她每天有4個小時的時間讀書,然而“近兩年來,讀書時間銳減爲半小時--我從來沒有把一本書看完過,讀過的《浮士德》《歷史研究》等都是有頭無尾。由於工作需要而讀的書也是淺嘗輒止,只翻閱有關章節。我覺得困惑的,是這個時代不適合讀書了?還是我們自己不想讀書了?”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06年完成的第四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6年來,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已從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的48.7%,有四分之一的讀書人讀書時間在減少,其中城市居民閱讀率的下降更甚於農村居民。據統計,在我國識字者圖書閱讀總體中,每人每年平均閱讀圖書僅爲4.5本,而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民族,爲64本,平均每人每年讀書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爲55本,美國現在正在開展平均每年每人讀書50本的計劃。

  誰吃掉了我們的“讀書時間”

  與圖書閱讀率下降形成明顯反差的是,網絡閱讀卻連續6年成倍增長。

  關綺莉是山東省一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她說:“繁重的工作狀態,讓我無暇翻書,空閒時間也先上網,不是爲了瀏覽新聞,就是爲找線索。回到家,就累得只願意翻翻雜誌,看看影碟。”

  知名文學評論家雷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己的讀書生活也出現了危機:“想讀的書,永遠沒有時間讀,不太想讀的書,卻佔去了大量時間,而且永遠也讀不完。有時會產生荒誕感:看似永遠在讀書,又好像永遠沒有讀書;或者,不知我在讀書,還是書在讀我?”

  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沒時間”和“不習慣”是目前人們不讀書的兩個最主要原因。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分析說,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使人“沒時間”讀書。另外以網絡爲代表的新興傳播方式的興起,分流了受衆,使新一代青年人越來越“不習慣”傳統的閱讀方式。

  郝振省說:“這裏面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沒時間’可能是真的‘沒時間’,也可能是藉口,而‘不習慣’讀書既有原來就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問題,但也不排除原來有讀書習慣的人們卻因爲現在‘沒時間’讀書而堅持不下來的問題。”

 [1] [2] 下一頁
稿源 新華網 編輯 宋麗華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