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全國教育
關鍵詞:
 

香港高校反思重獎爭搶內地『高考狀元』政策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6-14 09:56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香港科技大學學術事務處主任朱力徑博士

校門口的火鳥雕塑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標志

  近幾年,在中國內地考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斗中,香港高校憑借國際化教學、良好的教學設施和豐厚的獎學金橫空殺出,與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爭搶優質生源。對此高分生源之爭,香港高校『排頭兵』——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都很坦然。

  通過幾年招生,它們一方面驚喜於內地生源素質之高,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深深的懮慮。當年的『銀彈』政策打開通向內地高考的大門,贏得廣泛的知名度,卻有對內地考生造成『入讀就有獎學金拿』的誤解,香港高校有感於此開始著手破解這一後遺癥。

  狀元爭奪戰打響

  以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內地名校輕輕松松就能攬走各省高考狀元,但從2005年開始,激烈的狀元爭奪戰在香港內地間打響。《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2005?2006年間,內地共產生151名高考狀元,其中18名狀元『投奔』香港高校,約佔兩年狀元總數的12%,形成香港高校挑戰北大清華『霸主地位』的局面,北大清華招收狀元的比例也由90.73%驟降至84.66%。與此對應的是,內地大學也加快了吸納香港尖子生的步伐。僅2006年,清華、北大就錄取了52名中五、中六會考成績都在4A以上的優秀學生。

  搜尋最近兩年的高考狀元名單,可以發現廣東高考狀元入讀香港高校最多,共有7人棄內地高校取香港高校。廣東省中學教育專家認為,出現這種情況與廣東與香港地緣相近,廣東人對於香港生活與教學模式接受程度高,更向往國際化開放式教學有直接關系。

  重金引得『孔雀東南飛』

  搜尋這兩年赴港讀書的狀元情況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狀元都是由香港高校以獎學金的方式『有償引進』,4年獎學金總額約為45萬?72萬港元。

  對此,香港科技大學國際與中國內地學生及學術事務處的事務主任朱力徑博士稱,這是很正常的。香港有12所高等院校,除香港大學有百年歷史外,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均建校時間不長,屬後起之秀,在國際上的教學水平排名靠前,而且越來越國際化。這樣,招收非本地生,發展高端人纔就成為共識,內地優秀生源成為各校爭搶目標。香港物價高企,如何在短時間內打響香港高校的牌子,又助內地學生讀得起香港高校,獎學金就成了不二之選。

  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該校2003年開始招收內地尖子生,共招5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完全靠獎學金引進的。招進的內地學生成績拔尖,以廣東為例,2006年錄取最低分數是823分,高出內地一本錄取線186分,在其它省份的錄取線也高出95?150分。不過,由於政府資助金額有限,並不是所有的錄取生都有獎學金,科大就是850分以上的考生纔會有每年2萬港元的資助。

  但是近年來對於香港高校獎學金,在內地考生和家長心中形成了『成績好就能入讀,入讀就有獎學金』的誤解。曾經有一名上海學生,成績很高,但輪到他面試時獎學金名額已滿,招生人員問他願否自費入讀,被一口拒絕了。其後考生考慮過後又表示接受,但這時錄取已經結束了。今年2?5月,朱力徑博士帶著招生團在內地八大城市舉行招生說明會,『我是一路勸哪……』勸說的重點就是,獎學金不是必然的,要充分考慮自費就讀的經濟承受能力。這前幾年『銀彈』政策的後遺癥,而香港高校正在試圖消除。

  香港高校澄清兩個誤解

  狀元不等於入讀通行證內地生在港無就業優勢

  據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香港高校開始在內地招收研究生,1998年開始招本科生,但只是作為實驗教學,每年選取30人作為獎勵金計劃的資助者,主要通過清華、北大交換學生入學。到2002年,香港大學發現內地生源質量很好,因此首個向中央成功申請到自主招生和招收自費生。

  港大首個在內地招生

  港大招生主任陳燕玲還記得,第一年招生50人,引來了5000人報名。自那時始,香港大學開始了獨特的內地生教學模式——第一年先在北京大學委培,其餘三年在香港本校學習。而香港大學自主招生2007年為第五屆,人數也逐漸增多:2003年60人,2004年180人,2005年250人,2006年270人,提供獎學金的人數則一直維持在每年30人。

  經過4度擴招,目前香港在內地自主招生的省市已經擴至25個,份額也從總人數的4%達至10%,8間獲政府資助的公立大學招生人數由2006年的1300人擴至今年的1600人。不過,據港方介紹,從今年開始,香港高校開始縮減內地生名額,增加臺灣、澳門、東南亞、歐美等非內地生源名額,『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國際化,而非國內化。』

  2005年,香港高校對內地狀元入讀『潑了一盆冷水』,而在次年又許以高額獎學金大批錄入內地狀元。似乎因此,內地對入讀香港高校形成了固定思維——『狀元=香港高校通行證,入讀=獎學金』。

  要的是高分高能學生

  對此,香港大學招生主任陳燕玲分外擔懮。其實對於香港高校而言,要錄的是高分高能學生,『狀元只是增加了成功錄取的幾率而已。2005年,我們拒絕了數名狀元的入讀申請,就是因為面試時發現他們的綜合素質並不適合國際化教學模式。』她坦言,香港高校的確依靠內地對於狀元去向的高度關注,引進狀元給學校打響招牌,但過於強調的後果是,那些分數高、綜合能力也強的高能學生,懼怕與狀元擠這條獨木橋,反而不肯投考香港高校。這無異是一項巨大損失。

  更讓香港校方無奈的是,很多內地家長抱有一種想法,以為到香港讀書,『以後在內地國際公司、香港甚至國外更容易找工作』。這是一個誤區,香港高校方面稱,招收內地生是為了培養將來到世界最好的學校深造的更高級生源,直接效果是提高學校的國際知名度和教學水平。

  另一個客觀情況是,香港的人纔需求量大,但競爭也很激烈,內地生畢業後沒有就業優勢。

  內地學子:國際交換生制是最大吸引源

  記者赴港采訪眾多內地學生了解到,香港高校的國際交換生制度是吸引他們入讀的最大因素。

  香港中文大學鼓勵內地生在入學第二年,連續3年申請到歐美等重點大學交換學習,一般可保證一次申請成功。香港大學則設置世界聯系網本科生交換課程,內地學生可申請學期課程和短期課程,僅2005?2006年就有270多個內地生到15個國外高校交換學習一年或半年。香港科技大學的國際交換生的選擇范圍更高達100多家海外大學,僅商學院今年就有400多個交換生名額。

  2006年的廣東狀元孫貝貝說,她選擇香港中文大學的原因就是交換生課程。『在香港學習一年便可通過交換生制度去國外讀書,比留學便利更有效。』

  香港學子:內地生獎學金令人眼紅

  『勤奮、成績好』是香港學子對內地學子的總體評價。內地學子住在本地學生極難申請到的宿捨裡,每天早睡早起,定時吃飯,不逃課,也不像本地學生那樣愛逛街娛樂,真正過著苦讀生涯。

  香港女生阿珊在香港科技大學完成本科學業,目前在香港大學讀天體物理研究生課程。她說,香港科技大學2002年物理本科生有90個,其中10多個內地生,到2006年在讀的60個學生裡就有30多個內地生。阿珊坦言,『我們有嫉妒心,不僅因為他們成績好,而且他們很多人上學都有獎學金,要知道,我們本地學生是極少能得到獎學金的!』

  香港高校內地招生之路

  1、上世紀80年代,香港高校開始在內地招收研究生。

  2、1998年開始招本科生,主要與清華北大交換學生。

  3、2002年香港高校開始向中央申請自主招生。

  4、如今,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的省市擴至25個,份額達10%,今年總數為1600人。

  5、下一步,要縮減內地生名額,增加臺灣、澳門、東南亞、歐美等生源名額。

稿源:新華網 編輯:韓怡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