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材料五:A市(廣州市)出臺規定以遺失物價值10%獎勵拾金不昧者,引發公眾熱議,有人認為這可以有效地促進善行,而有人認為這於激勵人們做善事無益。
材料六:學校出於安全考慮、片面追求教學成績,家長淡化德智體的全面教育、一心只在學習成績上望子成龍的心態等,導致中學思想道德教育不受重視的現狀,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養成的一大障礙。
材料七:一面是一系列『最美』草根人物的湧現,一面是人們對行善心存疑慮,這是中國社會道德生態的『雙重門』。個人層面上,人心向善,然而人們缺乏做好事的勇氣來;社會層面上,欠缺制度保障,對失德者進行懲戒、對有德者進行保護與鼓勵。
綜上所述,材料一引出話題『崇善』的建設;材料二以老人摔倒扶不扶問題為話題,展現民眾各種觀點,表明個人道德意識存在缺陷、法律及制度支持不完善;材料三以深圳『好人法』為論述話題,表明法制建設可以作為道德的補充;材料四以網絡世界秩序的構建為話題,強調法律和道德並用來構建社會道德;材料五以A市出臺對拾金不昧者的獎勵規定引發爭議為話題,論述完善規章制度建設對於社會道德建設的作用;材料六以青少年缺乏思想道德教育為話題,論述學校、家庭教育在社會道德建設方面的缺失;材料七從現狀入手、從整體上對社會道德建設存在問題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了解決的方法。整體梳理下來,發現全篇材料圍繞的主題是社會道德建設,材料一與材料七為總述,材料二到六由一個個社會現象作為話題進行分述。因而,理順材料的邏輯,有利於考生抓准材料主題、有效選擇答案要點、規范寫作思路。
(三)題目設置
第一題根據背景材料反映的社會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整理一份匯報提綱,供上級領導審閱。(20分)
要求:條理清楚,簡明扼要,字數不超過300字。
通過上述對材料大意的分析,材料2-7每則材料論述了一個問題,在材料2-7中歸納整合要點即可。但此題需要注意三點:一是題目要求概括『社會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而非『社會道德』,這個作答對象不可弄錯;二是要求為整理一份匯報提綱,要求中明確提出『條理清楚』,這就要求我們在書寫答案時要對答案進行整合,分條分類地呈現出來;三是『供領導審閱』表明了此題仍舊帶有貫徹執行題目的色彩,故而在答案呈現時最好有『請領導批示』、『請領導審閱』等字眼。字數要求不超過300字,故而在作答時無需將每條答案單獨成段,且需要對要點進行高度總結歸納,並按照一定邏輯呈現答案。
第二題根據背景材料的內容,結合實際,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觀點正確、理由充分,文字規范流暢,字數在1000字左右。
根據具有總結全文作用的材料七,可以梳理寫作思路。材料七中提到了個人和社會兩個社會道德建設的層面;提到了制度建設、完善法律、道德教育(學校、家庭、社會典型樹立)、社會監督(道德與法律並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社會道德建設的方法。因而,可以以上述兩個思路分別構造包含有兩個或三個分論點的文章。
最後,中公教育專家希望本次解讀能夠幫助廣大考生堅定信心、幫助備考考生有效備戰,並預祝考生能夠馬到成『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