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全國教育 正文
關鍵詞:
 

大學推動世界和平 國際交流破外國大學神話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9-20 15:53
 

9月20日司法會計兩大考試撞上 防空警報試鳴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北大學子看世界

  最近幾年,“大學”經常成爲大衆關注的話題。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學究竟將向何處發展?這種變化對中國的大學教育及大學生有什麼影響?恰逢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建院十週年,藉此之機,幾位青年學生就這些問題闡述了他們獨到的見解。

  ●全球化爲大學生提供了親歷世界歷史發生現場的機會,也使其認識到全球大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

  ●如何向外國清晰地闡述中國的觀點,不僅僅是政府外事部門的責任,更是大學教育和交流的任務

  ●大學正與世界政治同質化。各國都希望用自己國家的價值觀來影響他國的下一代

  ●全球化使中國大學貧富分化,一流大學與其他大學的差距在拉大。這不利於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

  國際交流打破外國大學神話

  王田:今天(9月17日)是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十週年院慶。院裏來了許多國際友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學這種頻繁的國際化交流在過去是從來沒有過的。這勢必會給本國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我曾在日本學習一年,自上世紀80年代大規模地招收留學生以來,日本高校越來越強調愛國心和愛校心,比如,入校第一學期專門開設校史必修課,必須學會校歌,各類校際間的活動,學生必須到場,等等。在日本人看來,愛集體是通向愛國的最初道路,愛國才能保證在大學國際化日趨頻繁的今天,不受外國學生生活方式、倫理觀念太大的影響。

  高晨:通過大學交流,我曾有機會遊歷了歐洲許多國家,遊覽柏林牆讓我再次認識了冷戰,站在布拉格廣場上我曾想像過中歐歷史和風情。全球化爲大學生提供了親歷世界歷史發生現場的機會,對個人而言,是一次知識和體驗的飛躍。

  傅曉:通過國際交流,我們一方面擺脫了妄自菲薄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認識到全球大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國內媒體總是說,中國大學生非常功利和浮躁,其實美國也一樣,讀研究生、急着找工作,大家都是這幾條路。

  陳光:有位哈佛大學教授曾對我說,哈佛學生沒什麼不同,就是特別會搞關係。他們以後要成爲精英,必須建立人際關係網,所以不必覺得美國一流大學的學生就特別崇高,比中國學生好多少。

  王田:的確,國際化交流打破了中國青年學生心中的外國大學神話。比如,中國學生都認爲早稻田大學屬亞洲一流,但在日本卻不一定這樣,不少教授也有濫竽充數的嫌疑。有一次,早大有位教授興奮地對我們說,中國有所大學請他去做訪問教授,大家聽了就問哪個學校,他拿出證書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山東某地的職業技術學院。現在我知道,日本的大學也在分層,東京大學絕對是金字塔塔尖,因爲他們的目標就是爲政府提供最精英的人才,而其他的大學都遠遠落後於東大。

  大學成爲思想的角力場?

  王田: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授課內容,日本的大學非常強調日本化的內容。我有位同學在早大唸經濟學,他告訴我,日本學者經常強調,他們在上世紀20年代就已產生了獨特的日本經濟學派。在當前的日本,如果有些教授在課堂上過於宣傳西化的內容,就會招致非議,甚至會引發輿論批評。從這個方面看,大學既是一個教學的地方,又是一個思想的國際角力場。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要思考,如何保持本國的特色。

  中國大學教育並沒有日本那麼極端,但是,隨着國際學術交流的頻繁,中國也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比如在國際關係學界,這幾年許多中國學者也在提倡創建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

  高晨:說“角力場”可能並不恰當,換成各國思想借助國際交流的平臺,體現本國的特色可能更合適。當前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人類探索世界得出的答案正在趨同。在與西方大學的交流中,許多相互矛盾的知識都在被“磨平”。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學生,還是學者,要做的是如何凸現自己的視角、深度和方法,而並不是一種知識戰勝另一種知識。

  王田:到了日本後,發覺許多日本學者都不瞭解中國。一位教我們政治課的日本教授,對中國的偏見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滿腦子都是意識形態化的東西。比如,他從來不提“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詞,因爲他至今不承認新中國,而是頑固地用“毛澤東的政權”之類的表達。許多中國學生與他爭論,他就說,你們這裏有那麼多中國學生,我不和你們討論這個問題。更糟糕的是,部分日本學生還非常認同他的觀點。所以,我覺得,當前背景下的大學,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爲歪理學說的傳播地。要解決外國不瞭解中國的問題,還需要從大學着手。

  董見微:這一點我比較贊同。從衝突的角度上看,現代大學幾乎已經成爲世界政治矛盾的發源地,也將是矛盾解決的起點。大學是思想的製造工廠。如果製造的思想是荒謬的,那麼後果將非常嚴重。比如,阿富汗塔利班在波斯語中的意思是“阿富汗伊斯蘭學生運動組織”,最初就是大多由宗教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髮展而來,後來成爲國際恐怖主義的重要力量。在美國,新保守主義的思潮最初起源於芝加哥大學。

  大學教育在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慫恿人類走向衝突的思想,萌生地基本上都在大學的校園內。但從另一方面講,大學的融合與交流也是化解矛盾的起點,許多敏感問題都是最初在大學校園中的研討會上爭執不下,然後得出一個相對統一的意見,上報國家的外交決策者,最終推動了國家外交政策的調整。

  叢小東:從中國的角度看,我們當前面對許多誤解。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國人不理解我們的話語和闡述方式。比如,“韜光養晦”一詞,西方人總以爲我們暗藏着實力,等待稱霸的機會。所以,如何向外國清晰地闡述中國的觀點,不僅僅是政府外事部門的責任,更是大學教育和交流的任務。

  大學成爲世界政治的傳聲筒

  陳光:相比於過去,現代大學至少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從以前的培養精英,到現在普及教育,大衆越來越多地接受了大學教育。二、有條件的大學不僅培養了本國的國際化交流人才,還在承擔培養他國學生的功能。比如,超過2000名外國學生在北大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這是全球化背景下大學之間雙向教育的結果:越來越多的本國學生走出去,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走進來。

  在這種情況下,大學如何發展,需要有自己的戰略眼光和思考。比如我們學院已與美國康乃爾大學合作,建立中美學生的交流項目,希望在未來兩個國家的高層當中,有的人會在一起學習過。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大學戰略。

  沈濤:據權威人士統計,最近30年來,世界範圍內,留學他國的人數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長,2004年達到了250萬人。當前,在美國,30%的博士學位都由外國人獲得,在英國,這個數字高達38%。8%的美國常春藤大學(指美國東北部8所歷史悠久的一流大學,比如哈佛大學等)本科生和10%英國大學本科生都來自國外。美國自然科學類的新聘任教師20%出生在外國,而在中國的一流大學中很多新教員也都有海外教育背景。

  與此同時,大量跨國校際辦學和交流也在蓬勃發展,比如,我校辦的項目,還有發展了20年之久的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等,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各國學生一起學習,暢談世界大事,相互溝通。這些學生精英很有可能成爲未來的國家領導人,年輕時代的經歷將有助於其相互理解,進而推動世界和平。

  董見微:現在的大學生如何看世界正在逐漸趨同。比如,中日關係這幾年一直都是焦點,兩國青年學生在一些具體細節上認識仍有不同。但是,從大的趨勢上看,中日青年學生存在主流的價值觀,即誰都不希望再有戰爭,都希望和平。其實,這就是一個更大的主題。這個主題給國際關係最大的啓示是,國家間應該試圖去尋找彼此間的共同點。

  傅曉:以前的大學被稱爲“象牙塔”,現在的大學則不可能單純地脫離世界政治了。去年我在丹麥的哥本哈根,當時有個“哥本哈根共識”流傳很廣。即由全球最有名的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以及歐洲各大學中遴選的數名學生,大家各自開會商討全球最需要解決的十大問題,結果八個問題是一樣的。學生的閱歷和學識顯然不如專家們,但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卻達成了共識,可見,大學與世界政治已經同質化了。大學就是一個模擬的社會,裏面有類似政府的學生組織等等。

  正因爲此,大學出現了兩種與世界政治緊密相關的苗頭。首先是青年學生成爲各國外交工作的重點,各國都希望用自己國家的價值觀來影響他國的下一代。所以,各國政治家在訪問時都紛紛到最著名的大學去演講,一來希望通過個人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二來則使大學隨之成爲世界政治的傳聲筒。比如,克林頓來北大演講,針對的目標不僅僅是北大的學生,更是想通過北大在中國的影響力,把美國的聲音傳給全中國的民衆。

  中國大學被“西化”了嗎?

  叢小東:很多人都說,跨國公司是全球化的核心推動力量,但我覺得,大學同樣也在推動全球化。當今,各國都把美國的大學視爲模仿對象。很多知名學者和教授都有在美國大學學習或研究的經歷。這些學者回國後,將其所學到的技術、經驗和思想向本國傳播,實際上成了一種全球化力量。對於國家而言,美國一直以來對大學的研究給予很高的資金支持,進而大力促使大學的研究成果通過商業手段轉化到現實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的硅谷。如今,中國的清華、北大和復旦等高校、日本的高校也紛紛效仿。中國的大學在課程設置、大學體制等許多方面,更是向美國大學學習。從這個角度上來審視大學的變化,至少可以得出兩點:第一,任何不善於學習其他高校成功經驗的大學,可能都會落後於這個時代;第二,對中國的大學來說,還面臨着一個問題:是否可以避免“西化”?

  董見微:我覺得“西化”這個概念要跟現代化區分開來。我們到底是在西方化,還是現代化?應該承認,在大部分現代化的進程中,西方國家走在了前面,我們需要當前的這種模仿和學習,並且不斷追趕,但也需要知道,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例如,我們在學習西醫的同時,中醫也保留了下來,併發揚光大。從這個角度看,如何在吸收西方先進經驗的同時,進一步發揚我國幾千年的優良傳統,也成了中國大學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傅曉:其實,爭論“西化”與否並不稀奇了,現在中國大學的問題在於,缺乏很有特色的學校。在美國,至今仍有一些很小的學院保留了好名聲,例如,女子學院、專業學院等。但在中國,似乎已到了任何一個大學或學院,無論多小,都五臟俱全、任何學科都有的地步了。中國1000多所高校何必都是綜合性院校呢?其次還有一個高校管理問題。有同學申請到加拿大、美國學習,那邊的辦公室會很積極、全面地把各類信息發給你,似乎就在你身邊辦公,這種管理和服務有時連自己學校都滿足不了。比如,自己需要解決某個問題,有管理者會讓你去找某部門,該部門又把你推到另一部門,到了最後,那個部門說,我們今天開會,你明天再來吧。

  沈濤:我還想提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事實上,今天所有的談話內容都指的是一流大學,那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邊遠地區、發展比較落後的高校呢?在我看來,全球化使中國大學貧富分化,一流大學跟一流大學在交流,越來越強,這些大學的學生出國機會多、信息多、見識廣,而其他大學卻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一流大學與其他大學的差距在拉大,其他大學培養出的學生整體水平也無法與一流大學相比。這不利於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也應是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以上談話者均爲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本科生、碩士生。本次談話由王文主持、整理,由李玉磊記錄。)(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稿源 《環球時報》 編輯 韓怡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