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全國教育
關鍵詞:
 

行走在象牙塔與社會之間 校漂族痛並快樂著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1-31 16:56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近年來,很多高校都出現了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已經大學畢業,卻生活在校園周圍;他們不是學生,仍然過著和在校生一樣的生活——在食堂吃飯,在圖書館看書,在教室聽課。不過,他們沒有學生證,不能享受每年4次的半價火車票,他們游走在高校的邊緣,被稱為“校漂族”。

  隨著高校連續擴招,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在未就業之前,出於對生活開銷、居住安全、環境氛圍等各種因素的考慮,他們在學校附近租房,開始了利用高校資源生存的漂泊生活。2006年,全國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達到了數量空前的413萬人,“校漂族”這個群體也日漸龐大,“校漂族”現象逐漸浮出水面,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就業難造就“校漂族”

  “碩士、博士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專科生只能靠邊站!”這是目前在大學生中流傳十分廣泛的一句順口溜,話雖然說得有些偏頗,卻從某些方面形象地反映了人纔市場上競爭的殘酷!

  如今,大學生不再是搶手的“香餑餑”,人纔市場上不時傳出大學生薪酬降到千元以下、甚至零工資就業之類並不利好的消息,大學生雖然有燙金的文憑在手,可是工作卻越來越難找。很多用人者都患上了“高學歷崇拜癥”,出現了“人纔高消費”傾向,一些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遭遇了“學歷歧視”、“非名校歧視”之後,只好選擇“漂”在校園,下決心通過考研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鄭州大學2005屆畢業生李文麗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剛畢業那年的一個周末,李文麗參加了鄭州的一場大型人纔交流會,盡管來之前就已經有了心理准備,但那種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求職的場面還是把她嚇了一大跳!招聘會上,很多單位都要求應聘者具有研究生學歷,這使得只有本科學歷的李文麗有些躊躇了,最後,她鼓足勇氣投出了幾份簡歷。然而,招聘會過後,求職的事一直“沒戲”。

  隨著找工作次數的增多,李文麗的求職信心逐漸降低。除了在學歷方面挑剔外,一些用人單位還明確地告訴她,企業即使招收大學生,剛開始時也只是讓他們做最基礎的工作,例如做一些辦公室中收發報紙、接電話、打掃衛生之類的事情,能真正接觸到鍛煉人的機會是很少的。

  現實和李文麗的願望有很大的差距,她覺得即使勉強找到了工作也沒有什麼意義,“社會在發展,本科文憑已經不‘吃香’了,沒有高學歷,參加工作以後還得去‘充電’!與其這樣,不如暫時不就業去考研,增加以後找工作的籌碼!”李文麗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文麗的看法在“校漂族”中很有代表性,很多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經歷了屢屢“碰壁”的遭遇之後,為了自己將來能有更好的出路,就做起了“校漂族”,向考研的夢想衝刺。

  顯而易見,求職難和“校漂族”的出現,這兩者是相互關聯的。前不久,上海部分高校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54.88%的大學生認為絕大部分“校漂族”都是因為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太大、就業困難而形成的。

  “校漂”一族知多少

  “校漂族”這個群體有多少人?目前並沒有准確的統計數據,但各地的“校漂族”正在逐年增多已是不爭的事實。

  鄭州大學一位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告訴記者:“‘校漂族’在各個高校都存在,只是人數有多有少而已。由於他們具有自由、隱蔽、無組織等特點,很少主動與學校聯系,學校很難掌握他們的情況。”

  一項對北京、廣州、鄭州等地十幾所重點高校和普通高校畢業生所做的調查顯示,重點高校的“校漂族”約佔畢業生總數的5%,普通高校的“校漂族”約佔畢業生總數的10%。根據這項調查預測,在全國各地的高校周圍,“校漂族”已達數十萬人。

  這項調查結論也得到了官方發布的一些相關數據的印證:200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首次對該區20所普通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全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率為78%,其中,“校漂族”人數佔高校畢業生總數的10%。

  2002年3月,國家教育部等部門出臺政策,規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本科畢業生,其檔案、戶口可以在學校保留兩年,期間,學校免收檔案保管費,為學生提供就業服務。這項政策出臺後,因為種種原因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校漂族”也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2005年,上海部分高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54.35%的大學生表示畢業後要做“校漂族”,直到找到合適的工作為止。可以預見,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長,“校漂族”這個群體會繼續膨脹。

  “校漂”的生活:痛並快樂著

  早晨6點起床,然後到教室或學校圖書館裡自習,中午在學校食堂吃飯,下午和晚上繼續在學校就餐、自學,深夜纔回到校園附近租來的民房裡休息……現在,李文麗的生活和上大學時幾乎沒什麼兩樣。

  畢業後不能再住學生宿捨了,為了能安心考研,李文麗與幾位“同道者”一起在鄭大旁邊的兌周村租了套民房,義無反顧地加入“校漂族”行列,“誓將考研進行到底”。

  1月25日,穿過幾條曲折的小巷,記者來到了李文麗的棲身之所,只見一室一廳的屋子裡擁擠地放著一臺舊電腦、一張書桌和5張床,書桌上零亂地堆放著考研書籍和幾包方便面。每月的房租要300元,為了節約開支,李文麗先後找來4個“漂友”合租。為了互相不影響休息,她們約定了作息時間,房門貼著的“室友公約”稱——影響他人休息是一種犯罪!每晚11:30執行“三閉”政策:閉門、閉燈、閉嘴!

  李文麗的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因此,她畢業後就再也沒有向家裡伸過手。為了維持生活,周末,她靠做家教掙點生活費用。除了均攤的60元錢房租,她每月的花銷只有200多元錢,日子過得十分節儉。

  談到做“校漂族”的生活感受,李文麗沈重地嘆息著說:痛並快樂著!

  除了自學,李文麗還經常在學校裡“蹭課”,像在校生一樣去教室搶佔座位、參與課堂討論、與老師交流,她笑著說:“有人說我們是‘大五生’、‘回鍋班’、‘社會系’,從表面上看,我跟那些學弟學妹們沒什麼兩樣,我覺得這種類似於上大學時的生活很充實。”

  采訪中記者發現,李文麗的生存狀態可以說是“校漂族”的一個縮影,考研者佔了“校漂族”的大多數,這部分人有個專門的稱呼——“研漂族”。高校濃厚的學習氛圍,吸引著很多考研的大學生成為“研漂族”。據教育部統計,2006年全國考研者數量、招生和報名人數均創歷史新高。就業難造就了“考研熱”,“考研熱”又推動了“校漂族”群體的壯大。

  大學生在高校生活了4年多時間,學校的環境、設施乃至一草一木都讓他們感到親切,校園附近的治安和人文環境要優於其他地方,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一些大學生便成為“漂”著的“待業派”。

  “住在學校附近,學校的食堂經濟實惠,還可以到圖書館查查資料,學校周圍的商店多是針對學生開的,價格較低,哪家賣什麼、什麼東西最便宜,我都很清楚。”“校漂族”小李告訴記者,去年,他從河南財經學院畢業後,先後換了多個單位,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不願意在一個不如意的地方屈就著。後來,他乾脆在財院附近的大鋪村租了一間房子,一邊打零工一邊尋找新的發展機會,“高校是人纔匯集的地方,就業方面的信息會更多一些,能找到更多的機會”。

  據知情人介紹,目前,“校漂族”有多種類型,除了“研漂族”、“待業派”,還有等待簽證、漂洋鍍金的“留洋派”,難以適應社會、留戀校園象牙塔式的生活的“戀校派”,極少數家境富裕的“逍遙派”,一小部分希望從事自由職業或者自行經商的“創業派”等等。

  過了一年苦行僧般的“校漂”生活後,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畢業生劉曉明終於在2005年考研成功。談起這段經歷,劉曉明滿臉滄桑感:“‘漂’著的生活真是不堪回首,既要忍受經濟的拮據,又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這其中的無奈與辛酸只有‘漂’的人自己知道!大學四年的生活體驗也比不上這短短的一年,所以,我要感謝‘校漂’!”

  “校漂族”莫久漂

  “有時候我深感苦悶,覺得自己既不屬於學校,也不屬於社會,我到底屬於哪裡呢?”一位在鄭州大學“漂”著的學子李凌這樣說。

  這位“校漂族”向記者坦承,他已經明顯感受到了自己的“邊緣人”身份,“漂”著的日子很壓抑,整天過著學習、吃飯、睡覺三點一線的生活,同室的“漂友”都是高度緊張,他們不像在校生那樣經常聚會、談心,有時一天也說不了幾句話!

  這種狀況在“校漂族”中很普遍,一部分大學生畢業後心理上仍然未“斷奶”,無法適應社會,就成了“校漂族”。然而,他們長期承受著別人想不到的壓力和苦惱,有些人已經出現了心理疾病。鄭州一家心理諮詢公司的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彭熠說,選擇“校漂”的大學生心理年齡都比較小,“校漂”的背後,其實是對現實社會的逃避,但現實是無法逃避的,大學生進入社會的時間越晚,越容易出現內心的衝突,會在社交方面出現障礙。

  雖然成為“校漂族”是迫於無奈,但李凌認為大學生從學校跨入社會需要一個適應期,多數“校漂族”都在積極地為自己的理想打拼,他們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把“漂”當成人生角色轉換的緩衝地帶,用更多的時間規劃自己的人生,對他們日後融入社會有好處,因此“校漂”現象是正常的,社會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對待“校漂族”。

  不過,李凌也清醒地意識到,“校漂”只能作為過渡期,不應該成為一種生存常態,“校漂族”應當懂得權衡理想與現實的利與弊,懂得如何設計自己未來的人生,確定好自己的定位,這段“漂”著的日子纔會成為自己人生履歷中可貴的一筆財富!

  “校漂”現象也存在著諸多弊端,鄭州某高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生處老師認為,“校漂族”不是在校生卻滯留在校園,擠佔了有限的教育資源,給已經不堪重負的學校設施和管理帶來了壓力。“校漂族”的生活方式不宜提倡,他們中的許多人無法走出“象牙塔”,不能適應社會,把學校當成了“避風港”。其實,社會纔是最好的大學,融入社會有壓力也有機遇,與其“漂”在校園裡,不如到社會生活中去歷練自己。有些大學生只盯著大城市,其他地方有工作也不願去做,這些人應當更新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到民營企業、到基層、到西部去就業,舞臺會更廣闊!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校漂族”的出現說明了高校教育與市場的脫軌,要讓大學畢業生不再“漂”,學校要注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引導大學生從入學時起就建立明確的就業規劃,這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纔能有的放矢,順利完成校園與社會的對接。

稿源:鄭州日報 編輯:宋麗華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