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全國教育
關鍵詞:
 

慈善『協議』引爭議 慈善需要什麼樣的回報(圖)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9-03 11:06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上海為貧困大學生頒發慈善助學金

  近日,河南省慈善總會和一個企業共同設立了『愛心接力慈善助學基金』。與以往不同的是,受助學生需簽訂一份『道德協議』,要回捐不少於受助數目的慈善資金。這一試圖用『協議』的方式防止受助者出現所謂『忘恩負義』的情況,給慈善『綁定』道德義務的舉動,能否讓捐助者與受助者雙方皆大歡喜?能否順應現代的慈善觀念呢?

    關於慈善『協議』的爭議

  『最近有一位學者找到我,說要把一本新書的3萬元版稅捐出來,設立一個基金捐助貧困大學生,但是需要受助者和他們簽一個協議,保證以後「回報社會」,我們考慮了一下,拒絕了這個建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救助部部長劉淑英說。

  劉淑英拒絕的『慈善協議』在不少地方已成現實。除了河南的『愛心接力慈善助學基金』外,廣東一家企業每年拿出100萬元設立大學生助學基金,但被資助者必須簽一份『道義契約』。契約要求,受助學生進入社會後,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償還助學金,並比照學生貸款支付利息,以幫助其他大學生。

  剛剛考上北京郵電大學的鄭州市李姓貧困學生說,她很樂意接受這樣的協議,她認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簽訂這樣的協議相當於做出了一個承諾,更加堅定了自己回報社會的決心。據河南省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楊德恭介紹,『愛心接力慈善助學基金』8月23日推出後受到了大學生的歡迎,目前已有5名學生接受並簽訂了道德協議。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唐姓貧困學生則表示,他不會接受帶有附帶條件的資助,『雖然我家裡窮,但我在道德上並不處於劣勢,慈善資助不是助學貸款,也不是交易。』用帶有強制色彩的所謂『協議』去規范道德范疇的東西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

  有人批評說,施恩不應圖報,以強制的形式要求受助學生感恩,對學生的尊嚴是一種損害。更有人質疑,捐助貧困生能否附加條件?感恩之心要用協議來約束,這是否違背了慈善救助的基本原則?

  劉淑英認為,受助貧困生一般比較內向、敏感,他們不願過多表達自己的困境和受助現狀,『以書面形式在慈善行為中附加義務,容易對他們的自尊心造成傷害』。

    慈善『協議』出現有因

  此類『慈善協議』出現的一個背景,是近年來慈善受助者『不知感恩』的事時有耳聞。

  2006年,深圳歌手叢飛去世,其生前資助的百名學生少有人現身哀悼。同年,中國移動河南分公司出資30萬元資助100名大學生,僅有兩名有回饋並匯報學業。前不久,湖北襄樊的5名學生受助一年多,沒有主動給資助者打過一次電話、寫過一封信,更沒有一句感謝的話,其冷漠逐漸讓資助者寒心,取消了這5名大學生的受助資格……這樣的事件頻頻發生,不能不令捐助者感到失落。但是,簽訂『道德協議』是否真正能夠成為督促受助者『感恩』的有益嘗試呢?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有關人士認為,如果個人有願望、有能力,就可以幫助別人,但不能對受助者提出附加的義務。比如資助貧困學生,如果受助學生努力讀書,成績優秀,捐助者當然覺得『有成果』;但如果受助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捐助者也無權對其指責,因為『慈善本身不帶強制義務』。

  上海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盧漢龍指出,個別受助者『感恩之心』的缺乏,除個人原因外,很大程度上還跟學校教育、社會氛圍過於功利有關;而用所謂的協議、約定的方式,不但無助於喚起他們的感恩之心,而且還異化了捐、受雙方的慈善關系。『慈善的基礎是互相信任,如果事先就懷疑受助者會「忘恩負義」,那慈善的基礎就被破壞了,將市場中的契約引入到慈善領域,無疑令捐助行為的慈善色彩打了折扣。』

  鄭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明鎖則認為,『一個人在接受幫助之後說一聲「謝謝」是最基本的禮貌。』『一個接受了別人幫助而不知道感謝的人,其人格很難說是健全的,一個人格不健全、心中沒有愛意的人,怎麼想像他會回報社會呢?』

  楊德恭說,目前的『道德協議』僅處於『建議簽署』階段,是協商式而非強制式。『道德協議』其實就是一種慈善觀念的推廣宣傳。讓受到資助的貧困學生具備回報社會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自願協商、保護隱私』是簽訂這一協議所遵守的原則,之前不僅會征求學生的意見,也會征求捐資企業的意見,決不會強制學生進行簽訂。『實際上,很多企業擔心會被別人誤解為索要回報,所以不同意簽訂道德協議,在這種情況下,慈善總會也不會讓學生簽訂協議。』此外,受助者不僅可以通過捐錢的方式讓愛心薪火相傳,也可以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幫助孤寡老人、做義工等方式向社會奉獻愛心。

    現代慈善應建立怎樣的『捐受關系』?

  近年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有一些新的嘗試。基金會每年給每一位通過助學基金受助的學生送上一封信,信中要求受助方『能夠保持與捐助方的聯系,讓他們了解你的成長過程』。劉淑英說,如果個人有願望、有能力,就可以用各種方式幫助別人,但不能對受助者提出附加的硬性條件。

  這種相對松散的關系並沒有削弱受助者的『感恩』。劉淑英說,今年以來,基金會已經收到1100多份受助學生的感謝信,『對於受助者,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相對寬松、柔性、有尊嚴的表達渠道』。

  上海老年大學有一位姓江的教師,和一位貧困大學生長期『結對』,直到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江老師停止了對他的捐助,同時告訴他,我們的慈善關系已經中止了,彼此也沒有什麼約定,要說什麼回報的話,那就是你要努力工作。

  張明鎖表示,『施恩不圖報』固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感恩』並不是指對捐助者本人『報答私恩』,而是指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向社會撒播『愛』。

  盧漢龍指出,過去國人常將『施捨』等善行與個人德行或『功德』相聯系。而在現代慈善觀念中,個人之所以行善,不是簡單地出於做好事的動機,而是個人承擔對他人的社會責任,以及利用慈善去建立、維護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系,慈善為受助者提供了社會交往和自我實現的機會。『在推出任何慈善新舉措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樹立現代慈善的理念和意識。』

稿源:新華網 編輯:趙晶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