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到兩歲時被一場大火嚴重燒傷,臉部留下大面積疤痕;他用僅剩的幾根手指學會了拿筷子、夾鉛筆,甚至學會了騎自行車;儘管因家貧曾經輟學,但家人認識到,“除了上學,孩子沒有其他出路”,支持成績優異的他讀完了小學。
今年8月,他被一所中學錄取,但他的中學生活僅僅持續了一天——學校勸其退學,原因是他臉上的傷痕“會嚇壞其他同學”。
殘疾兒童上學難,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是面部被毀容的孩子,其求學之路更是艱難而又漫長。
兩歲時大火毀了他的臉
9月6日,太康縣高賢鄉李二良村。
上午11時許,陽光灑在這個豫東小村裏,幾天前的陰霾天氣剛剛過去,村民們三三兩兩,或蹲或立在村口大樹下說着閒話。一個十多歲的孩子騎着自行車飛快地從他們身旁經過,沿着泥濘而不平的土路駛進小村。
“是記強家的娃。這娃子,就那幾根指頭也能騎車,而且騎得好着哩!”一位村民站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望着孩子的背影嘟囔着。
村民說的這娃,就是李二良村村民李記強14歲的兒子李斌(化名)。這天上午,李記強正在家裏閒坐着,天氣的好轉並沒有讓他的心情有些許改變,他最犯愁的事情依然困擾着這個家庭。“俺娃是農村孩子,又是這個樣子,再不能多讀書的話,以後該咋辦?”李記強看着在院子裏停車的李斌,嘆了口氣。
李斌和整個家庭命運的轉變,是從1995年2月5日開始的。那一天是農曆正月初六,李斌不到兩歲,剛剛會跑。下午3時許,李記強和村民們擠在村頭的空地上看別人打檯球——村裏過年的氛圍正是最濃的時候,玩耍成了大人和孩子都在忙碌的事情——李斌則和村裏的3個孩子蹦蹦跳跳來到附近一個溝裏嬉鬧。
在溝裏玩耍的4個孩子,最大的只有4歲,最小的不到兩歲。懵懂的孩子們當時最想做的事就是“玩火”,一個孩子拿出一盒火柴,他們可能最好奇的就是如何把這小木棍弄出火苗來。火苗最終被點着了,溝裏的麥秸堆很快燃燒起來,4個孩子無法逃脫,因爲他們在溝裏。
李記強的愛人李紅英對12年前的那一天記憶猶新:“有人告訴我,你家李斌被火燒了,當時我腦子就一片空白。4個小孩死了兩個,李斌全身都是傷,我們趕緊把孩子拉到太康縣醫院,縣醫院沒法治,晚上10點多又找車拉到鄭州。”
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告訴李記強一家人,孩子的臉部被嚴重燒傷,大部分手指必須切除。最終,孩子的命保住了,但臉部留下了大面積傷痕,手指也大部分被切除。此後的一年裏,爲了給孩子繼續治療,李紅英和丈夫先後到縣城、周口、鄭州等地,換了五六家醫院,花費3萬多元,家裏至今仍欠着一萬多元外債。
2000年,7歲的李斌該上小學了,一家人有些擔心:只剩下幾根殘缺手指的孩子,寫字、學習能跟得上嗎?
小學每年捧回4個獎狀
儘管每年都要送走很多畢業的學生,但太康縣芝麻窪鄉南嶽崗小學校長王中敏仍對李斌印象深刻。
“確實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王中敏校長毫不吝嗇地誇獎起這個身有殘疾的學生,“說身殘志堅真是一點不過分,他的雙手不是沒幾根指頭嗎?你看他的字,相當工整,相當漂亮。他的學習成績在班裏一直很穩定,不是第二,就是第三。”
而最讓李記強一家人自豪的就是家裏牆上貼着的十多張“三好學生”獎狀。“一年兩個學期4次考試,每年他都能捧回4個獎狀。”李紅英說。
從懂事那天起,李斌就知道他和別的孩子不一樣的地方,但臉部的疤痕和殘缺的手指並沒有阻止他的人生步伐,他用僅剩的幾根手指學會了拿筷子、夾鉛筆,甚至學會了騎自行車。南嶽崗小學離李二良村有3裏地,每天李斌都騎着自行車上學、放學,漸漸地,村民都習慣了一個孩子用手指夾着車把蹬着車輪從村裏疾馳而過的身影。
李斌的優異成績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兩難境地,家裏仍欠着一萬多元的外債,而除了種地、養豬,家裏沒有其他收入。2003年,李斌從小學三年級輟學了,有人到李家遊說,希望能帶李斌出去到上海一家玩具廠“打工”。“當時想能爲家裏減輕點負擔,也是好事兒,但沒想到在外面折騰了一年原來是個騙局,早知道是這樣的話,說什麼也不能讓孩子去。”李記強說。
這一年,李斌在外面受了不少委屈不說,也耽誤了一年的學習。回憶起這些經歷,淚水從小李斌的眼裏流出,從佈滿傷痕的臉上滑落。
李斌返回家鄉後講述了自己的遭遇,李記強認識到,除了上學,孩子沒有別的出路。“他多讀點兒書,能讀到哪一級算哪一級,將來哪怕找個不見人的工作也好,要不沒文化他怎麼工作啊!”
2005年,李斌重新上學,就讀的還是南嶽崗小學。今年7月30日,完成小學學業的李斌收到了扶溝縣崔橋鎮第二中學發放的錄取通知書,一家人非常高興,忙着爲孩子準備上學的學習用品和住校用的被褥。
8月10日,是學校開學報到的日子。早上6時,李斌和同鄉的幾名同學騎着車子一塊兒去新的學校報到,但誰也沒想到,李斌的中學生活僅僅持續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