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主信
【事跡】先後擔任中學教師,縣教研室教研員,鄉教辦主任,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教研室主任。他在每個崗位上,恪盡職守,忘我工作,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作出了突出業績。因勞累過度,在工作崗位上突發心血管破裂,於2007年4月25日病逝,年僅44歲。
【心聲】咱是打草拾柴禾的農家孩子出身呀,咱的工作就是要教好學,多出人纔,這樣纔對得起千辛萬苦送孩子來讀書的父老鄉親啊!
今年4月28日,在周主信的葬禮上,500多人自發地前來告別。
同事好友來了,學生家長來了,數百裡外的學生也趕來了,大家就是為了再看一眼那張再熟悉不過的臉,握一握那雙再親切不過的手。
周主信的離去,讓山東省慶雲這個小縣城沈浸在悲傷之中。一個平凡的人何以具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撼動人心的力量?
一個半小時與一生
在周主信生前工作的辦公室裡,辦公桌右前方一株吊蘭依舊郁郁蔥蔥。靠牆一張桌子上的記事板是周主信病發50分鍾前親手寫下的『第八周工作安排(4月22日-28日)』,一共7項,將周主信拳拳敬業之心定格成永恆。
1個半小時能乾什麼?4月25日7時30分至9時,是周主信生前在工作崗位上最後的1個半小時:第一個來到辦公室,去辦公樓後的鍋爐房打水;拖完辦公室、走廊和樓道的地;將第八周的7項工作寫在記事板上;到副局長辦公室談工作安排;商量一中新招聘教師聽課的日程安排;坐在電腦前,開始起草教學督導評估方案。
9時,滿臉是汗、臉色蒼白的周主信走出辦公室,悄聲對同事張志新說,感到一團東西在喉嚨處聚著、堵著,又『嘩』地一下落下去了,讓他跟著去縣醫院看一看。這一看,他再也沒能回來。56小時後,因心髒主動脈內壁夾層破裂,周主信在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去世。
這就是周主信病發前的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他忙得連口水都沒顧得上喝。教研室的同志流著淚說,周主信每天都是這樣工作的啊!
『拼命也要把教學質量搞上去!』
2004年9月,周主信由慶雲鎮教辦主任調任縣教研室主任一職,頗有臨危受命的意味。連續多年的中考、高考,慶雲縣的成績一直處在德州10餘個縣市區的最下游,社會上怨聲四起。落後的教育局面如何突破?千頭萬緒,周主信認准了課堂教學改革這一關鍵。他提出,千方百計也要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真正實施『當堂達標』的教學改革。在慶雲這樣一個以民辦教師、老教師為主的縣,要改變多年形成的固有教學模式,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周主信帶著教研室同志深入到各個學校聽課,與教師面對面研究教學。一個學期下來,僅他的聽課記錄就寫滿了27本。
今年4月10日,也就是周主信去世的前一個多月,全縣300多名教師齊聚東辛店鄉,參加全縣中小學『當堂達標』課題研究現場會。東辛店鄉所有的中小學面向全體與會教師開放,人們可以自由地對任何一個學校、任何一個班級、任何一位教師的任何一節課『推門聽課』。周主信幾年來的心血沒有白費,所有聽課教師無不對課堂教學的效果感到驚嘆。
2006年,慶雲縣中考成績從全市的倒數第一躍居前三名,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業務素質都得到了空前提高。
『咱是打草拾柴禾的農家孩子出身呀,黨和人民的培養纔有了今天。咱的工作就是要教好學,多出人纔,這樣纔對得起千家萬戶、千辛萬苦送孩子來讀書的父老鄉親啊!』周主信的這份內心情懷正是他居弱圖強、工作不息的巨大動力。
『不下雨周主任可能不來,下雨了他一定來!』
『不下雨周主任不一定到學校來,但下雨他是准來學校的』。這是周主信任鄉鎮教辦主任6年裡,教師中流傳的一句話。
1999年,他任徐園子教辦主任期間,那時候,學校危房多,就怕下雨。大到一面牆、一根梁,小到一條幾毫米的裂縫,校捨的安全時刻牽掛著他的心。周主信有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個學校的危房情況。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家的屋裡也怕下雨,一下雨床上、桌上、地上接著大小不一的水桶和臉盆。
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從學校回到家,看著滿臉委屈的妻子、不知所措的孩子,總會說一句話:『等我不忙的時候,一定把房子好好修一下。』
而這一等就是8年。就在他病倒的前一天,他家的房子修好了,牆面是新刮的仿瓷、地面是新鋪的地板磚,看起來清清爽爽。可這『新家』周主信一天都沒住過。
周主信對自己要求嚴格,可他卻把愛心都給予了他人:徐園子中學張金貴老師患病住院,他把當時家裡僅有的1000塊錢拿去交了住院費;袁克勤老師出了車禍,他墊交了醫藥費,守護了一天一夜;石佛寺小學的王廷柱、周秀文老師都是乾了一輩子的老民師,家庭十分困難,他從工資中拿出200元救急……
周主信的妻子下崗,孩子上大學,他900多元的月工資,今年1月纔長到1500多元,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
可作為管轄六七百教師的鎮教辦主任,當時他經手的流動資金達200萬元。有想從邊遠農村帶往城邊調動的,有想乾工程撈油水的,有送現金的,也有送禮品的,但最終都被周主信婉言謝絕了。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用金錢買不動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