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教育頻道 > 考研 > 考研資訊 正文
關鍵詞: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核心考點

http://www.enorth.com.cn  2007-12-06 11:08
 

9月20日司法會計兩大考試撞上 防空警報試鳴
我愛套套:90後學生熱捧時尚個性安全套(組圖)
教育學會會長吁停評三好 北京市教委稱不會取消
團結 友誼 和平 讓奧運精神在少年兒童心中延續
教育部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抵制有償家教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一覽表 邁過小三這道坎
 

1,鄧小平理論是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多選)(一)★

①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一個前提: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個步驟:“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②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一個任務:發展生產力;一個目標:實現共同富裕;

③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一個途徑:改革開放;一個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④形成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體系一個標準:“三個有利於”。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二)繼承、堅持、發展和創新

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平發展: 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越來越明顯②經濟全球化已成爲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③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④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歷史依據:①能否從本國的實際出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行理論創新。②社會實踐在不斷髮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現實依據:(多選)

(1)國情:①社會出現了新的經濟組織和活動領域;②工人、農民和其他社會階層在就業、分配等方面出現了多樣性;③物質利益的多樣化日趨明顯,羣衆的不同利益要求越來越多。

(2)黨情:①黨員隊伍的數量和結構出現了重大變化;②黨的幹部隊伍正在進行整體性新老交替;③黨員幹部隊伍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內涵的概括(08新增)(二)(選擇題把握)

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對“三個代表”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推動先進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

(2)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3)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人民羣衆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辯證統一的關係(二)

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是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繫,相互促進。

(1)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

(2)人民羣衆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不斷髮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是爲了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四個必須,多選)(二)★★

A、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B、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C、本質在堅持執政爲民(單選注意)

①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②必須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③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

④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爲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

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07新改)(二)

(1)歷史地位:

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③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④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2)指導意義:

①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②創造性地回答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③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上,提出新思想,構成系統的科學理論。

④是對馬列、毛、鄧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⑤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7,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三)

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體現在鄧小平理論和鄧小平所作出的每一項重大決策中。

②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這一思想路線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③“三個代表”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④強調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看作一個整體。

8,★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08年新增)(三)(選擇題把握)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基本內容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1)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脫離這個實際。

(2)理論聯繫實際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途徑和方法。理論聯繫實際,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對中國實際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對其本質的理性認識。

(3)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和實質。實事求是包含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和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內容。還包含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等內容。

(4)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驗證條件和目的。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需要大力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

9,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08修改標題說法)(三)

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內在統一的。

(1)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切實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確定發展的具體道路、方針和措施。

(2)要做到實事求是,必須把實踐作爲最高的權威,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我們的思想符合時代特徵和中國實際。

(3)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統一於實踐。人民羣衆是實踐的主體,尊重實踐就必須尊重羣衆,尊重實踐和尊重羣衆二者是高度統一的。

10,★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08年新增考點)(三)

(1)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理論意義:

①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過程中的運用、豐富和發展;

②黨的思想路線是制定並貫徹執行正確的政治路線的思想基礎;

③黨的思想路線是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和提高領導能力的重要內容。

(2)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實踐意義: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要自覺地深入羣衆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不脫離羣衆,老老實實做人和老老實實辦事,嚴於律己,接受羣衆的批評,勇於自我批評。實事求是還是黨的基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無論是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我們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制定並落實正確的執政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11,弘揚與時俱進精神,推進理論創新(三)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1)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時代變化、社會發展,馬克思主義也必然要豐富和發展。

(2)把馬克思主義與實際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才能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3)我黨只有不斷堅持創新,才能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贏得人民的擁護,永葆生機。

(4)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具體體現在:

①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能夠體現時代特徵,要隨時代主題的變化而變化;

②要把握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③要在理論上進行創新,並以理論創新爲先導,來推動和指導制度、科技、文化的創新。

12, 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是判斷我們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三)

(1)“三個有利於”標準:①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核心)②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③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個有利於”標準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3)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的,都是社會主義所需要的,反之都不是社會主義所需要的。

(4)對於排除姓“社”、姓“資”抽象爭論的干擾,深化改革,加快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四)★★

(1)“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

(2)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關鍵是要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搞清楚“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關鍵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本質前兩個目標是生產力目標,後三個是生產關係目標。

(3)社會主義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14,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四)三大歷史任務: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A、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因爲:社會主義根本原則①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爲主體;②共同富裕。

①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認爲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發展是三個代表的主題

②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社會本質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的不斷鞏固和前進靠的是:發展)

③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顯示社會主義優越性,併爲向共產主義過渡奠定必備的物質條件。

B、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現階段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①我國的歷史前提,決定了必須把發展生產力作爲工作的中心,作爲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

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有賴於生產力的發展。(關鍵是發展經濟)

③建設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需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④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靠自己的發展,發展纔是硬道理。回答爲什麼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

1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五)1956-2050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56年一化三改造社會主義

A、初級階段含義: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定性),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定位)。

B、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發展水平: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

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要意義:是認清社會主義建設一切問題的根本,是制定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政策的根據。實現目標: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E、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涵:簡明概括爲“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即“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先有路線後有綱領

F、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機統一,不可分割。87年13大提出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政治路線也叫總路線。

(1)基本綱領是基本路線的展開,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進一步明確了什麼是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就要:(區分本質、特徵、制度、體制、模式)

①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②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

③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爲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④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就要:

①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②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③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四有爲目標,發展三個面向

①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②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

③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繁榮學術和文藝。

(5)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三個建設之間互相聯繫,互相促進。

16,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五)

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互相貫通、相互依存。離開四項基本原則談改革開放,必然會失去政治方向,造成社會動亂,改革開放也搞不下去;離開改革開放談四項基本原則,也必然變成堅持僵化的舊體制和舊觀念,不能使社會主義優越性充分發揮,四項基本也堅持不好。

17,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五)改革特點:①大膽探索,勇於創新②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第一、二次革命不同:①條件②內容與對象③革命形式與手段④目標。相同: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

(1)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從引起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來看,從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化、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來看,改革的作用和意義不亞於革命。

(2)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的作用)

(3)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改革特點:根本性、廣泛性、深刻性。

18,★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08新增加)(五)(相當重要,分析題注意)

(1)實行對外開放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生產方式、人口和地理環境。

(2)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需要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社會主義體現的本質前提: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核心是社會主義發展問題。

(3)對外開放必須處理好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辨證關係:

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基礎;

②對外開放是爲了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4)我們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新發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時並舉、相互促進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①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提高對外貿易效益;

②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加強對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引導;

③切實維護國家安全,正確看待對外開放帶來的風險,並注重防範風險。

19,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05已經考)(五)

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相互促進、相互統一。

①發展是目的,改革爲發展提供動力,發展爲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

②穩定是改革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和保證,同時也只有通過改革和發展才能解決社會矛盾,爲穩定打下基礎。

20,全面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六)是建設小康社會根本指針。

(1)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2)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要求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爲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③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3)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21,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08新增加,重點關注)(六)

(1)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是中國共產黨不懈奮鬥的目標。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在馬列、毛鄧三指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從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2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六)

(1)把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作爲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其現實依據在於:

①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

②是把握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

③是鞏固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2)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發展規律、建設規律、執政規律)

①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②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③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黨執政理念的昇華。

(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的現實意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首要任務:發展經濟。

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部署,有利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②使社會更加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切實做好各項工作,有利於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維護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③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有利於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社會和諧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條件,保持國內安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保障國家安全和實現國家利益。

2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六)

(1)以馬列、毛、鄧、三爲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重點,着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的原則:①堅持以人爲本②堅持科學發展③堅持改革開放④堅持民主法治⑤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⑥堅持黨領導全社會共同建設。

(3)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①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②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生活;

③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④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

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

⑥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

⑦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

⑧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⑨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4)這九條目標和主要任務分別反映了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總要求的各個方面,充實和豐富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容。

(5)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五條舉措:

①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

②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③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④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⑤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24、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目標和步驟(六)戰略重點:①農業;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學。

(1)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1 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2)我國發展戰略的特點:

①既有雄心壯志,又堅持實事求是;②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作爲出發點和歸宿點;

③注重社會全面進步;④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5,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六)

(1)新型工業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經濟發展道路。要正確處理工業化和信息化關係,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2)基本特徵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3)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爲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經濟增長動力關鍵在於:結構調整。

26,鄧小平同志關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六)

(1)鄧小平關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

兩個大局:“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2)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07年 新加)西部開發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①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是指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

②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07新改)★★一靠政策,二靠科學

①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爲工業提供原料;農村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農業爲經濟建設積累資金;農業爲其他部門提供勞動力資源。五點!

(農村工作中心: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增加農村收入的途徑: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我國產業結構現存的主要問題:①農業基礎薄弱;②工業素質不高;③第三產業發展滯後,一、二、三產業還不協調。

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要發展現代農業;二要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要改善農村面貌;四要培養新型農民;五要增加農業和農村投人;六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③促進城鎮化發展,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原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4)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速度、結構、效益、質量的統一

①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是指由粗放型經濟增長轉變爲集約型經濟增長。粗放型增長是依靠增加要素的投人實現經濟增長;集約型增長是靠提高要素質量和使用效率實現經濟增長。

②速度、結構、效益、質量是辯證的統一,互爲條件、互相促進。有效益纔有速度,有速度纔能有效益。結構合理與提高效益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持續的經濟增長只有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結構合理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質量是根本保證,沒有質量就不會有效益。

27,實施科教興國—教育是基礎★★★★(六)科教興國和增強自主創新今年很有可能考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內涵:①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成爲最重要的變革力量;②在生產力諸要素中成爲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③科學技術在知識經濟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根本途徑是“教育與人才培養”

①科教興國戰略是指全面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爲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②教育是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③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爲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

④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爲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⑤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爲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

28,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07新改)★★★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

(3)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人、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4)這是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

2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經濟理論)(七)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條件下實行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2)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①堅持公有制經濟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②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③建立以間接手段爲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④建立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製度;⑤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市場經濟體制的一般特徵:(共性)

①經濟活動市場化②企業經營自主化③政府調節間接化④經濟運行法治化。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自己的特徵(個性):①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爲基礎;②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共同富裕爲目標;③宏觀調控能力可以較資本主義國家更強。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國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意義

①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②有利於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接軌;

③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跨世紀經濟發展戰略。

30,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七)

(1)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

(3)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

(4)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5)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

(6)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7)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3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制度)(七)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確立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依據:①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②處在初級階段;③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

①建立和調整所有制結構的理論依據,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規律

②我國生產力的總體落後、多層次和不平衡狀況,要求有多種經濟成分與之相適應,才能促進生產力進步,否則只能束縛和阻礙經濟的發展。

③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3)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

①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②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爲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③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爲社會主義服務。

32,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七)★★

(1)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控制行業: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中的骨幹企業。

(2)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③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3)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兩個毫不動搖,一個統一)

①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②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③堅持公有制爲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3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七)

(1)含義: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

(2)確定這一分配製度的依據:(分配的是消費品)

①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決定分配方式。

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必須實行這一分配製度

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要求實行多種分配方式。

(3)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①各種生產要素都參與了生產過程,都在生產過程中作出了貢獻。

②收入分配應該體現土地、資本、知識產權等的價值,鼓勵各種生產要素投入經濟建設

③把按勞分配與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4)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爲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係:★★(理順分配關係)

①處理好不同分配方式之間的關係,一是要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二是要確立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原則。正確處理好提倡奉獻精神與落實分配政策

②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依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反對平均主義與防止收入懸殊

③在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社會公平。

稿源:文都教育 編輯:趙晶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教育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