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2年雙節黃金周,除了讓高速公路『擁堵』,旅游景點『看人』外,『垃圾遍地』也是一大新聞。據媒體報道,中秋過後,海南三亞3公裡海灘散布著50噸垃圾;節日期間,長沙烈士公園每天產生垃圾30多噸;南京玄武湖漂滿了果皮、紙杯、塑料袋,變成了垃圾湖。可以肯定,節日狂歡後留下的『垃圾遍地』絕非這3處。在節假日,游客亂扔垃圾的陋習集中顯現,讓快樂的游人心中添堵。如何解決『隨手扔垃圾』成為網友的熱議,引發著人們多重思考。
【標准表述】
[深入分析]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隨手扔垃圾』,肯定是游客的錯。如果每一位游客都自覺做到不給景區制造垃圾,或自己產生的垃圾自己帶走,旅游景點將不會出現遍地是垃圾的現象。而事實上,確實有一些游客文明素養不高,『隨手扔垃圾』已成為一種習慣。這種不文明的行為不僅使旅游景點變得髒亂不堪,而且破壞景區的自然環境和人們旅游的快樂心情。我們要大聲疾呼,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有責任不斷提昇社會公德和文明素養、摒棄陋習,努力塑造文明、向上的中國人形象。
應該指出的是,道德層面的反思是永遠必要的。但是,解決『隨手扔垃圾』不能僅僅止於道德的約束。因為解決『隨手扔垃圾』,不僅體現出一個人的公德意識,而且與旅游景點公共環境的設施配套是否完善、應對能力是否有力、執行制度能否嚴格等密切相關。中公教育版權
[措施]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要解決垃圾隨手丟的問題,一是旅游景點垃圾桶的配備和放置要做到以人為本、合理到位。誰也不能說光臨旅游景點的所有游客都沒有公德意識。問題是,即便許多游客有公德意識、很想把垃圾扔到垃圾桶,恐怕沒有辦法找到垃圾桶的位置;即使找到,也沒有辦法再擠過去。因為這個假期旅游景點管理單位只管賣票,不作事前預警,導致客流爆滿,摩肩擦踵,更談不上有關設施配備到位。如果旅游景點管理單位能從游客的角度出發,讓游客很快很方便地找到垃圾桶,『隨手扔垃圾』的幾率將會大大減少。
二是億萬民眾傾巢出游,旅游景點能要制訂出有針對性的預案、措施,提高應對能力。比如說,管理單位可采取臨時增加環衛人員、增設垃圾箱,或發動志願者等措施,有效減少垃圾對景區的影響。這樣,在景區裡提供完善的軟硬件服務,讓游客能夠將垃圾有地方扔、方便扔,即使有人扔了也很快能夠打掃。當然,垃圾回收、處理及時更重要。雙節黃金周期間,同樣人流如織,上海陸家嘴地區、北京天安門廣場都采取了24小時不間斷清掃等措施,做到了廢棄物滯留時間不超過20分鍾,就沒有出現三亞海灘垃圾成堆那樣的『壯觀』景象。遺憾的是,縱觀今年全國部分熱門旅游景點,即使眼前有垃圾桶,也形同虛設,桶內垃圾四溢。面對如此龐大的垃圾數量,管理方似乎沒有存放和疏導的預案。由於配套設施的不足與回收的不及時,已成為垃圾遍地的誘因之一。因此,部分熱門景區景點,之所以會出現亂扔垃圾,最該批評的不是游客,而是應對不足、管理不當、缺乏服務意識的旅游景點管理單位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中公教育版權
三是解決『隨手扔垃圾』,要建立相應的懲處制度。進而逐步形成制度化的治理。國外的經驗值得注意。新加坡建國之初,城市環境非常惡劣,公民素質也很低下,各種不文明現象屢見不鮮。新加坡第一任總理李光耀,發起了反對隨地吐痰、禁止亂扔垃圾、禁止公共場所吸煙等運動,並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以及罰款標准。經過多年的制度執行,良好的公德意識已內化為新加坡人的基本素質之一。如今,新加坡人的行為全部靠自覺,公民素質蜚聲世界。可見,公德的產生可以源於內心的善念和自覺,但公德的養成壯大,公益文明的開花結果,則必須要有嚴謹的制度和嚴格的治理。
北方網教育頻道 新聞糾錯、投訴及爆料熱線:022-23601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