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劉志波又把車騎到了留學生宿捨樓下
worker(工人),worker……』『farmer(農民),farmer……』劉志波蹬著三輪車,嘴裡不停重復念著英語單詞。
這些單詞,他並不會寫,也不會音標,全憑記性收入腦海。
這名在川大蹬了7年三輪車的老師傅,前年開始向留學生學習英語。如今,劉志波已能用簡單的英語、日語、泰語、韓語對話。
初學英語只為蹬三輪車方便最近,在川大學生中開始流傳一名三輪車師傅的故事:他年紀不輕,背微駝,看見留學生總要熱情說『Hello(你好)』,常常站在留學生宿捨門口,向留學生請教某個單詞怎麼讀。
他,就是川大『小紅帽』三輪車隊師傅劉志波,今年56歲。
『我只會簡單幾句,沒有文化。』劉志波說,他雖然是教職工家屬,在當時那個年代只讀了兩年書。一天蹬10個小時三輪車,勉強維持生活。
學習英語,最初也是為了蹬三輪車方便。他學會了一些日常用語,還有川大很多學院的英語說法。漸漸地,他喜歡上與留學生交流的感覺。
留學生上車不知對方要去哪裡『Where are you going?(你要去哪裡?)』這是劉志波學會的第一句英語。
前年,一名外國留學生上了劉志波的三輪車。對方說英語,比劃了半天,劉志波也不知道他要去哪裡。
『學校裡這麼多留學生要坐三輪車,不會點英語怎麼辦?』從那天起,50多歲的劉志波開始學習英語。
一些留學生漢語很好,劉志波厚著臉皮請教一名留學生:『「你要去哪裡」的英語怎麼說?』
『Where are you going?』
他就一遍一遍重復,念上一整天。下一次這名留學生上車時,劉志波『洋氣』地問他:『Where are you going?』留學生大吃一驚。
蹬著三輪車,劉志波又問:『「請問現在幾點了」怎麼說?』留學生說:『Excuseme,what's the time?』
劉志波說,這名熱情的留學生名叫Tony,來自美國,已經畢業了,現在成都一家外語機構教書,常常回學校打球。
突然想起單詞騎車就去請教每次送學生到東門的時候,劉志波忍不住要把三輪車騎到留學生宿捨樓下,『我有時突然想起一個單詞,就想請教他們。』
昨天,劉志波又把三輪車騎到川大東區的留學生宿捨樓下。
剛到大門口,一名韓國女留學生走出來,劉志波立即用韓語問好。劉志波說,留學生對他普遍很友好,見面都會點頭問好。
『Where are you from?(你從哪裡來?)』就是留學生教劉志波的。劉志波的留學生朋友來自很多國家——美國、德國、泰國……他掰著指頭數:
『美國是America,英國是England,意大利是Italy,波蘭是Poland……』他還學會了簡單的泰語、日語問候。
留學生回國專門留下禮物『放假的放假,畢業的畢業,都沒什麼人了。』劉志波嘆口氣,轉身要走。
剛拐一個彎,就碰見一名騎自行車的留學生。兩人互打招呼。這名斯裡蘭卡留學生名叫Rahal,英語也並不好,兩人蹩腳說了幾句後,開始用漢語交流。
『Piyana給你留了禮物,讓我必須交給你。』Rahal讓劉志波在樓下等他一會兒,然後轉身上樓拿禮物。
幾分鍾後,Rahal提了兩口袋衣服下來了,『這是Piyana留給你的防寒服,冬天騎車時穿。』
『好,好。』劉志波接過衣服。他跟Piyana認識好幾年了,現在,來自斯裡蘭卡的Piyana已經畢業回國了。
劉志波費力蹬著三輪車,離開留學生宿捨。他說,這兩年學英語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一些善良熱情的留學生。
相關新聞 大專畢業蹬三輪存夠錢再創業川大『小紅帽』車隊師傅們都說,他們當中『最有文化』的要數鄧啟星。專科畢業幾年後,他放棄打工,在川大蹬三輪。存夠錢後,他打算在九龍商場做服裝生意。
『比起在外面打工,蹬三輪存錢還快些。』鄧啟星說,5年前畢業時,他賣過手機,當過房屋中介,1個月也就掙1000多元,卻很累。
乾了一兩年,他就辭職了。那段時間,他天天呆在家,無所事事,對未來一片茫然。
鄧啟星的媽媽是川大小紅帽車隊師傅,有一輛自己的三輪車,蹬不動的時候就出租出去。鄧啟星偶爾幫媽媽蹬一蹬。蹬得賣力的時候,一天能掙150元左右。他好像『如夢初醒』:與其辛苦打工掙一點錢,還不如就在學校蹬三輪車。
每天早上8點,鄧啟星就騎著三輪車出門,一直到晚上10點過纔收車。『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住在學校,生活成本也低,還能存些錢。』他說,早已打算好了,存夠錢就去九龍商場做服裝生意。
鄧啟星的車上隨時帶著一本書,沒客人時,他就坐在車上『啃』書。『他(鄧啟星)要存夠10萬元做生意,』一名姓杜的師傅說,鄧啟星的優勢是,三輪車是自家的,不用給租金,『但要存夠10萬元不知還要蹬多少年車?』華西都市報記者劉曉娜程渝實習生陳丹妮攝影譚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