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津雲"客戶端 |
||
天津北方網訊:『這是我做過最有意義的事。』談起自己的支教生活,胡丹雅說。胡丹雅是天津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翻譯系大二學生,通過國際大學生組織AIESEC平臺,遠赴非洲坦桑尼亞的一所孤兒院做志願者,為孩子們義務教授英文和繪畫、音樂、舞蹈等趣味課程。
眾籌萬元善款 助39個孩子重回校園
雅安的支教經歷使胡丹雅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善良可愛,了解到AIESEC平臺的非洲志願服務項目之後,喜歡教育喜愛孩子的胡丹雅提交了自己的申請表。她被安排在當地的一所孤兒院做志願服務,孤兒院收留的都是流浪的孩子,年齡跨度很大,最小的4、5歲,最大的20歲,院長便是該孤兒院的第一代孤兒。
初到孤兒院,城市長大的胡丹雅第一次感受到了非洲的物質匱乏。她與隊友們看到孩子們艱苦的生活環境,馬上通過網絡平臺發起眾籌活動,在眾多愛心網友的幫助下,一個星期的時間籌集了近萬元善款。志願者們用這筆善款幫助39個孩子重回校園,他們給孩子們買校服,穿上新校服的孩子們笑的無比的燦爛。志願者們還一起動手修繕孤兒院、修灶臺買柴火,購買塑料桌椅等學習用品,還有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最後還給孩子們添置了書籍。『孤兒院校長告訴我們,「你們來了之後我們的世界變得多彩了」,我們希望我們走了以後他們的世界同樣多彩。』胡丹雅說。
寫春聯貼窗花 做中國文化傳播使者
平日裡,胡丹雅會教孤兒院孩子們英語,輔導孩子們一些學校課程,包括生物、地理等。她還給孩子們帶了繪畫用品,教孩子們畫畫,很受孩子喜愛。課程之餘,胡丹雅還跟孩子們介紹中國文化,她帶去的春聯和窗花,對於那些之前對中國沒有了解的孩子們很是新鮮。胡丹雅介紹,聽了她的講述,看了她手機裡中國的圖片,孩子們會問她很多關於中國的事情,『你的家鄉什麼樣』『你們有什麼美食』等很多問題都讓她感受到了孩子們對中國濃厚的興趣。胡丹雅告訴記者:『有孩子說,以後想到中國來,到中國學習。作為一名中國的志願者,這是我覺得最開心的。』
談到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孩子,胡丹雅很是興奮。她說,那是一個特別聰明認真的孩子,會追著她問很多問題,比如心髒系統是如何運行的等專業問題,對於這些胡丹雅都是認真的一一解答。看了孩子認真工整的筆記,還有那渴望知識的眼神,文化與知識的傳遞,胡丹雅覺得這正是自己來支教的意義。
遠在非洲,春節對於胡丹雅也與每天在坦桑尼亞的生活無異,『雖然也會想家,但是既然要做公益活動,就要好好去做。春節不能與家人團聚,卻在異國他鄉收獲了更多的「家人」。』胡丹雅說,只有當一個人的力量足夠強大,他的影響力纔能更大,我希望讓自己強大起來,去幫助更多的人。『下一個假期還沒有想好去哪,肯定不會待在家裡,還是會「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