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中國部分性社會學家和艾滋病專家近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媒體不宜給大學生貼上艾滋高危人群標簽,大肆炒作大學生艾滋病感染者是不負責任的。
此前,有媒體在報道中暗示大學生成為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稱『(艾滋病)這顆危險的「種子」早已悄然播撒到大學校園,大學生感染人數逐年遞增。』並引用浙江杭州市西湖區疾控中心抽查數據作為證據:在三所大學的2000名大學生中,發現有8名學生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陽性率在0.4%。
對此,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和公益組織表示並不認同,他們認為杭州的抽查結果只是個案,不能反映艾滋病防控的整體趨勢。
中國男同健康論壇主席童戈說:『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比其他人群更大,一些媒體是在用大學生艾滋病感染者的故事來吸引公眾眼球。』
『中國的艾滋病患者朝低齡化發展,特別是在大學生群體中發展,從我的研究來看,沒有發現任何證據支持這一論點。』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說。
慕容楓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2007年成立『愛之光』艾滋病感染者互助社區,常年致力於艾滋病預防、關懷工作。他擔心,對大學生艾滋病話題的炒作可能會引起公眾對大學生群體的誤解。
『媒體往往把艾滋病感染者與同性戀、吸毒者、妓女,現在又跟大學生聯系在一起,這是一種誤導。』慕容楓說,『值得關注的是行為,而不是身份。只有危險的行為,沒有危險的人群。』
把艾滋病感染與身份聯系在一起會讓人產生一些錯覺,如『我不是同性戀,因此不會感染艾滋病』,又或者『農民工更易感染艾滋病』等等。『但事實上,只要有不安全行為,任何人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童戈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性社會學家李銀河認為,當前中國年輕人性觀念日益開放,而性教育相對缺乏,可能會增加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艾滋病的威脅,包括老人、小孩。據我所知,艾滋病的新患者包括青少年,甚至還有一些年紀非常大的老人和很小的兒童。』童戈說。
他補充說,艾滋病是整個社會面臨的挑戰,而不是某一特殊群體面臨的問題,艾滋病防控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參與和共同的努力。
在過去十年間,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明顯增加。來自中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約有74萬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然而,新發感染者由2005年7萬人下降2009年的4.8萬人,其主要原因是近兩年中國政府貫徹落實一系列有效的預防乾預政策和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