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目前全市注冊登記幼兒園1004所,在園兒童18.36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1.97%。然而家長抱怨最多的還是『入園難』,歸根結底是優質資源無法滿足需要。
根據我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逐步實現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到2015年,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
為此,到2015年,全市將新建、改建、擴建標准化幼兒園431所,使學前教育機構達到1100所。其中,從2011年到2013年,新建、改擴建286所幼兒園,到2015年,再完成145所。通過整合改造現有小規模幼兒園,擴大園均規模,提高辦園效益,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到2015年,全市幼兒園中省級示范園達到10%,市一級幼兒園達到15%。同時,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和支持城鄉辦園規范、質量合格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屆時,全市幼兒在園人數將增加到30.05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5%,『入園難』將成為歷史,『上好園』變為現實。 義務教育 讓教師『動』起來解決擇校熱我市有小學1531所,在校生51.56萬人,入學率達到了100%;普通初中255所,在校生30.58萬人,入學率保持在98%以上。但因為義務教育發展尚不夠均衡,『擇校』問題一直存在。
『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目標,要讓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達到70%,保持小學100%的入學率,力爭初中入學率達到99.6%以上。
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市將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工程』,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捨等各項資源。確保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著力解決『擇校』問題。
教育質量的差距,主要來自師資水平的差距。我市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師資水平,繼續實行區(縣)域內教師和校長定期交流和流動。加強區縣教研、電教和裝備管理機構的標准化建設,運用教育信息化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每個學校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基本消除大班額,推行小班化教學。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完善其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昇學考試的辦法。 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全達省級標准化全市目前有普通高中181所,在校生18.31萬人。『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調整普高數量和規模,全市普通高中全部達到省級標准化高中標准,15%的學校達到省級示范高中標准。
我市將加快普通高中布局調整,整合現有教育資源,合理控制普通高中數量,擴大校均規模。擴大普通高中優質資源,加快省級標准化高中建設,積極創建省級示范高中。繼續堅持實現初高中分離,推進普通高中教育結構調整。繼續執行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政策。實施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教育質量提昇工程,使我市高中學校更適應現代高中教育發展需要。 素質教育 建立中小學課業負擔問責制西安被教育部確定為『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試點區』,今年我市將以此為契機,建立中小學課業負擔監測、舉報、公告和問責制,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准和教學計劃,控制作業量和考試難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嚴禁教師從事有償家教。
同時,提高學生身體健康和藝術修養水平。到2015年,95%的學校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90%的學生達到合格標准,全市新創建貫徹《國家體育工作條例》示范校50所。積極實施中小學體育藝術『2+1』項目,確保每個學生至少掌握兩項體育技能和自主發展一項藝術特長。加強高中學生軍訓基地管理,深入推進中小學生國防教育工作。 職業教育 建設六個職教集團 在職業教育方面,將繼續推進集團化辦學,建設3個區域性職教集團,3個行業性職教集團。積極推進中等職業學校骨乾體系建設計劃,進一步加大投入,結合西安支柱產業發展,統籌調整全市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和布局,重點扶持一批示范性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和重點專業建設,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0個,創建8所省級以上重點職校(職教中心)、5所改革示范職校和優質特色學校,建設國家級示范專業5個,省級重點示范專業50個,特色專業30個。 特殊教育 完成三區縣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十二五』期間還將完成藍田縣特殊教育學校、臨潼區特殊教育學校、戶縣特殊教育學校新建項目,和現有特教學校的改建擴建項目,力爭2015年建成特殊教育保障體系。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成我市特殊教育教師培訓中心,完成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輪訓工作。努力改善特殊教育教師待遇,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
記者劉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