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3月27日,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審議會議暨專家工作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出席會議並講話。
劉利民指出,2001年啟動實施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立足於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昇綜合國力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歷經十餘年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在實現了人人『有學上』目標之後,要實現人人『上好學』的奮斗目標,必須促進教育的內涵發展,而深化課程改革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
劉利民強調,做好課程標准修訂、審議工作,對於新時期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任務要求,轉變人纔培養模式,全面紮實地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審議工作一要堅持德育為先,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二要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精神。三要堅持能力為重,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四要堅持全面發展,進一步精選對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的課程內容。五要堅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科技進步的新內容。希望在審議中堅持科學的態度,堅持民主的作風,堅持合作的精神,堅持嚴格的程序,相互協商、共同努力,使審議過程成為促進課程標准不斷完善的過程。
會議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主持。包括11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241名專家參加了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審議會議。
(記者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