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調查顯示,近四成高學歷求職者加入了『棄檔族』,不少畢業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檔案放在哪裡,到頭來纔發現人事檔案沒處理好,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大學畢業生對待自己的人事檔案主要存在哪些誤區?檔案應該如何處置?
『學校、家裡和人纔市場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我的檔案!』大學畢業後漂泊了兩年,終於找到滿意的工作,這本該是件高興的事情,但小肖還沒來得及高興,麻煩事就找上了門:新單位需要進行人事檔案管理,本以為畢業後人事檔案會自動轉移的小肖發現,自己的檔案已不知去向。
高校畢業生最容易出現三種檔案問題:一是留在自己手上,成了不被承認的『死檔』;二是把檔案托管到相關機構,從此置之不理,直到用時纔回頭查找;三是畢業時未辦任何手續,任檔案『自由飛翔』。
自存檔案變成『死檔』王先生2006年大學畢業,先是在深圳一家電子企業工作,他並沒有在這家單位長期工作的計劃,因此沒有到單位人事部門辦理檔案寄存手續,而是把戶口和人事檔案從學校『弄』出來,放在自己家裡。之後,王先生一直在全國各地『漂』著,把辦理檔案手續的事忘記了。
直到前不久,王先生返回家鄉長沙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單位要求他提供人事檔案辦理社保,他從家裡翻出了放置5年的檔案。可是,相關部門告知,私自保存的檔案,是不被承認的,不能給他辦理社保。
工作10年身份仍是『學生』除了個人保存檔案外,有的畢業生把檔案存進人纔服務中心,就以為萬事大吉,莫名做了『棄檔族』。
在一家媒體工作的劉先生畢業已經10多年,當年他繳了兩年的代管費,就把自己的檔案托管到長沙市人纔服務中心,隨後再也沒去管過。
直到今年,他打算評副高職稱,需開具戶籍證明時,纔想到一直『酣睡』在市人纔服務中心的檔案。令他意外的是,由於沒有及時遞送相關材料,他的檔案內沒有任何工作業績和職業信譽等方面的資料,甚至檔案身份仍然是『學生』,不具備評定職稱的資格。
丟失檔案痛失公務員資格一些畢業生以為,像昇學一樣,簽訂了勞動合同之後,人事檔案就會『自動』轉到單位,因此沒有主動辦理任何手續。
『因為找不到檔案,我痛失了公務員的錄取資格!』2007年從長沙某知名大學畢業的小雙先後在深圳兩家民營企業就職,沒有在意過自己的檔案。去年,她為了備考深圳的公務員考試,提前3個月辭去了工作。小雙一路過關斬將,筆試和面試都順利通過。只等著就職時,錄取單位要求她在一周之內提供人事檔案。
小雙奔波於曾就職單位、畢業的大學和人纔市場,最終都沒有找到自己的檔案,因為超過期限,她的公務員錄取資格也被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