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反思大學教育
超八成“蟻族”希望學校加強職業規劃
3
“在調查中,我們除了想探究‘蟻族’的生活和收入狀況外,還試圖了解他們對當前大學教育的期望和看法。”張傑說,為此,他們專門設置題目,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高校管理部門和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結果顯示:“蟻族”認可度最高的是,學校應引導學生加強職業規劃,達到84%。
“我上學的時候,根本沒想過自己可以做什麼工作,想著畢業之後找個專業對口的單位就行。”鄭州某高校畢業生王雨說,由於職業規劃的缺乏和不足,導致她在大學期間缺乏明確的目標,學習、社團活動和實踐都比較盲目,最後在就業市場上表現不佳。
還有70%的“蟻族”認為,學校應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
“大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實習機會,在新的工作崗位可能適應得較慢,或是在應聘時處於劣勢。”沈緒濤說。
“蟻族”問題會長期存在
“蟻族”經歷也是人生一筆寶貴財富
4
教育部起草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從現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4.2%提高到40%,高等教育總規模將從2900多萬人增加到3550萬人。
有專家認為,“蟻族”問題實質上是就業問題,高校畢業人數逐年增加,而就業市場容納能力有限,這個矛盾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以“蟻族”問題也會長期存在。同時,在當前的城市化進程中,中心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差距還會繼續擴大。
在負責此次報告的輔導老師楊波眼中,要實現“蟻族”狀況較為徹底的改觀,將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首先畢業生應該把心態放正,不要跟別人攀比,不一定非得耗在大城市,回家也能找到穩定的工作。”楊波表示,一些名牌高校出來的學生,就因為個人期待和現實不符,成為“蟻族”一員。
作為一個“蟻族”,其實也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當‘蟻族’的時候,可以看清自己適合乾什麼,看清自己的缺陷。”楊波建議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習,無法改變周圍環境的情況下,應該提高自控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個人資本存量。或者,高校采取“嚴出”的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畢業門檻,迫使在校大學生嚴格要求自身等。
同時,大學生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和就業准備。“像我們學校如今正進行kab大學生創業教育,讓學生理性創業。”楊波說。
關注“蟻族”的未來
自己努力,社會給力
5
“我們就像螞蟻一樣,每天辛苦地勞動,住在一個簡陋的地方,但是從來沒有放棄努力和奮斗。”某高校畢業生小胡說,“今年,我的打算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對於處於事業初期的年輕人來說,不僅他們自己的努力奮斗是必須的,全社會也應一齊“給力”,為年輕人打造創業就業的良好環境和廣闊空間。
對此,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起,畢業年度內的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創業,可向所在高校申領《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對於持《就業失業登記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大學生畢業後,回到省轄市以下的機關,特別是縣鄉機關考公務員,將被優先錄用。畢業生到縣以下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政府部門在評定職稱時將給予適當傾斜。對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和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可實施相應的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 (記者吳戰朝王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