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小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上演兩個不同“版本”:學生拿回家的手冊上只有等級“甲、乙、丙”,家長另外找老師問分數排名。12日,我市(武漢)小學生返校拿期末考試成績單,記者在不少小學發現,教育部門推行多年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終究難以抵擋家長們對考試分數的重視。
記者在一所小學看到,學校給學生發放的是《小學生成長記錄冊》,記載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學業成績評定、家長和老師寄語等,還有學生平時參加的實踐活動。其中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一項上,沒有具體的分數,而是以“甲、乙、丙”等級呈現。
該校副校長告訴記者,老師掌握學生的分數,可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准確的分析,但呈現給學生的則是等級,初衷之一就是緩解學生和家長對成績的過分關注和追求,給孩子更多正面的鼓勵。
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育纔小學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並不看重孩子是得了“甲”還是“乙”,而是更重視孩子考試具體多少分,在班上排名位置。“考試分數出來後,老師那裡都有孩子的具體成績和班級排名,家長可以直接去老師那裡查自己孩子的分,知道確切的數據心裡纔有底。”
漢口一所小學的校長說,發放成長記錄冊後,全校9成以上的家長仍然會找老師問成績。(記者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