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浮力,最難的地方是什麼?驗證大氣壓存在,有哪些種方法?這幾天,杭州公益中學初三(1)班的陳嘉梁正花心思琢磨這些事,不是為了參加考試,而是為了出一份科學試卷。
出試卷,這不是老師的活嗎?今年寒假,公益中學准備在全校鋪開學生出試卷這一舉措。學生們都是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看來這事很有搞頭。
怎麼出這份卷子?學校的要求是24道題,跟中考卷一樣,選擇、填空、解答,五髒俱全。題目的難度不一,根據學生個人的學力情況來,但出題人必圍繞自己在本學科易混淆的、易錯的知識點和難點展開,而且題目盡量原創,有些可以參考其他試卷,但要變換量值,或者再向深了挖掘,參考的題目分值不能超過10分。
陳嘉梁要做的事情是: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四門課,各出一份和中考一樣的考卷。他粗略地算了一下,比如出一份數學卷,要花3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要用3天的復習時間。對於出試卷,陳嘉梁似乎已經胸有成竹:“我們做過不少試卷,對題目都有感覺了。”
他這樣成績不錯的同學,對自己在各學科上的不足了如指掌。但成績一般或者偏後的同學呢?他們能出好試卷嗎?初三科學教研組長寧少波說,學校曾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但在個別班級的試驗情況表明,學力不強的同學出試卷照樣行。“無非是學生出的試卷難度有高有低罷了,成績好些的同學,出的試卷相對難一些。我們同時要求學生出題不能有偏的和怪的。”
從上兩屆畢業班開始,公益中學嘗試著讓學生出試卷,相互做同學的試卷。一段時間後發現,學生整體的知識漏洞明顯減少,成績自然進步較大。其實這更像是昇級版的錯題本,但比錯題本更有挑戰性和針對性——你要繞到題目後面去揣摩出題者的意圖,而同學之間的錯題交流,則起到了相互提醒知識漏洞的作用,確實能起到做一份同學試卷等於做三份其他試卷的效果。
學生出試卷的作用,還不止體現在成績進步上,也符合公益中學一直以來的教育理念。校長潘志平說,初中生很喜歡獨立,平時的練習和測試能自主,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心理,也能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