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物價漲了,壓歲錢也跟著漲了。春節剛過,不少孩子們就在網上曬起了壓歲錢。與此同時,不少上班族則抱怨給小孩的壓歲錢是回家過年的最大經濟負擔。29日,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壓歲錢“起步價”普遍昇高,有些市民僅派發紅包一項,就花掉一個月的工資;由於年齡較小,不少孩子們收到壓歲錢後盲目攀比、隨便亂花。對此,專家提醒,盲目派送壓歲錢會對部分市民造成心理壓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少的幾十元多的上萬
剛剛過完春節,網友們就迫不及待地曬起了自己收到的壓歲錢。記者調查發現,孩子們收到的紅包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甚至有些“高收入”的孩子能收到兩三萬元的壓歲錢。
網友“冬天的巷尾”稱,目前自己已經收到20300元。“我們家親戚多,去年收到一萬多塊錢。沒想到今年能收到這麼多。”相對於兩萬多元的“高收入”,網友“kellylovescnu”的壓歲錢則略顯寒酸。他告訴記者,今年只有爺爺給了他50元的壓歲錢。
1月29日,記者對青島的20名中小學生進行采訪發現,他們今年收到的壓歲錢一般在1000元至10000元不等。12歲的孫佳慧是某小學六年級一班的學生,她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收到3000元的壓歲錢了。小佳慧告訴記者:“爺爺奶奶一共給了1000元,爸爸媽媽給我800元,其餘的1200元是親戚們給的。”
“我家孩子一般能收到一萬元左右。”家住即墨的劉先生是一位生意人。他告訴記者,兒子今年11歲,是即墨一所小學五年級學生。對於壓歲錢的來源,劉先生稱,除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外,每年春節還有很多生意伙伴會給孩子派送壓歲錢。“有時一個人就能送5000元,所以我家孩子一年收一萬元的壓歲錢也不奇怪。”他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孩子亂花錢,他把孩子的“財權”收了上來,代為保管。
“起步價”漲了家長叫苦
相對孩子們的興奮,談到壓歲錢時,很多成年人則表示“很頭疼”。家住李村公園附近的劉先生年前剛剛訂婚。“今年我第一次正式拜訪准岳父母,當時女方那邊很多親戚都帶著小孩來了。”劉先生稱,“普通親戚家的孩子,一人200元;關系再近點的親戚,一個人就得400元。”最後,光在女方家花掉的壓歲錢就有1600元。“1600元只是一小部分,在我家還花了1800元。”李先生稱,光是壓歲錢就讓他很頭疼。“給少了,沒面子。多給點吧,經濟壓力又太大。”
家住李村公園附近的王女士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職員,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她告訴記者,為了派送壓歲錢,今年她打算拿出一個月的工資。“去年,我給同事的孩子400塊錢,可是人家給了我家小孩600元。今年怎麼我得把多收的200元錢還給人家。”王女士抱怨,現在的壓歲錢“起步價”太高。“關系一般的200元錢,關系較好的就下不來400元。這麼一算,光是紅包就得一個月的工資。”面對“巨額”的紅包,王女士稱自己有點吃不消。
壓歲錢咋花成了大問題
盡管多數孩子都能收到“巨額”壓歲錢,但不少孩子抱怨自己並沒有得到“實惠”。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些孩子往往是收到壓歲錢後,就被父母“沒收”了。
14歲的劉琪是一名初中生,她告訴記者,過年期間她收到1200元的壓歲錢。“我正盤算著用這些錢買點東西時,就被我媽‘拿’去1000元。”對此,劉琪的母親王女士向記者解釋,每年過年女兒都能收到一筆數目不小的壓歲錢,但由於擔心小孩子沒有理財能力,王女士往往會把大部分壓歲錢收上來。“女兒的壓歲錢我們從來不會用,只是幫她存成定期。等將來女兒有了理財能力,我會把存折交給她的。”
采訪中,不少市民發表了和王女士相同的看法。家住青島十五中附近的李先生告訴記者,每到寒假過後就會有不少中學生圍在學校附近的小店“瘋狂”消費。“有了錢,這些孩子什麼都買,甚至有些女生和男生一塊吸煙、喝酒。”市北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告訴記者:“拿到壓歲錢後,同學之間還形成了一種攀比現象,這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比拼壓歲錢沒有必要
壓歲錢的“起步價”之高,讓不少市民望而生畏。對此,青島市社會科學院教授劉同昌表示,春節期間給孩子派送壓歲錢是一種傳統習俗,不應全盤否定。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市民已經把壓歲錢當成了處理人際關系的一部分。有些人送出的壓歲錢已經變味了,他們的本意並不是給孩子們祝福,而是用壓歲錢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劉教授說,這種壓歲錢之間的“比拼”不僅容易在成人間形成盲目攀比的心理,給部分收入一般、家庭條件普通的市民帶來心理壓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他建議,家長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應該是精神鼓勵,而不是金錢。(記者李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