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談藝考生如何培訓
“有的老師教歪了,學生表演太誇張”
連續幾年報考表演專業,隋蘭說,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用專業的眼光來看,有的考生可能確實欠缺表演天賦,非常執著,老師也覺得“很同情”,但考試是殘酷的,她認為考生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並且學會承受打擊。如果真的熱愛表演、戲劇或者電影,她認為不一定要堅持考表演系,還可以報考其他專業。她也見過讀其他專業的學生,最後還是當了演員,“張藝謀當年就是攝影系的,當過演員拿過表演獎,最後還不是當了導演。”她認為,表演專業,天賦還是佔大多數。
不過,這樣的執著者少之又少。隋蘭認為,現在真正堅持藝術夢想的孩子已經逐年在減少,“我們當年上學時,那是真的叫拿出自己的一顆心在熱愛,從心底熱愛這門藝術。”她認為原因之一是因為現在很多孩子的文化課不好,藝考成了上大學的一條捷徑。
最後,隋蘭對以後將要報考表演等相關藝術專業的考生在選擇培訓機構上給出一些建議。她說現在藝考班種類繁多,家長和學生都要學會選擇比較正規的,因為正規的老師不會讓學生“走偏”,“有的培訓老師教‘歪’了,教的學生表演風格太刻意、太誇張。”
2012藝考日記
中戲表演系昨日開考
“北電看長相,中戲挑另類”?
考生:“聽說的!”
2月23日,北京,陽光燦爛。在這個空氣通透的早晨,我來到了東棉花胡同。這裡是一個連北京當地的哥都不熟悉的地名,也是一條兩輛車同時通過會顯得擁擠的胡同。就算是進了這條胡同,還有不少人質疑:“確實是這兒嗎?怎麼還沒有到?”但是,就在這裡,誕生了一個個在中國戲劇和電影界響亮的名字———姜文、鞏俐、陳寶國、陳道明、張一白、胡軍……這裡是中央戲劇學院。
昨天,是2012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專業考試的第一天。下午1點,中戲的大門口已經擠滿了藝考生,不少北電考生直接“轉場”中戲。比起北電表演專業報考的6000多人次,中戲表演系今年報考人數更多———達到了8000餘人次,初試只能在九個考場同時進行,而經過層層篩選,只有50人能夠就讀。昨日的初試,雖然只要求一個考試內容———朗誦,但考生依舊不敢有半點放松。
“?嚓!?嚓!”“來,麻煩站到這裡,照一張,謝謝!”昨日,幾位北京當地的攝影愛好者也不約而同地來到這裡采風。面對鏡頭,幾個漂亮的女考生毫不怯場,在校門口大方地擺起了pose,陽光灑在她們白皙的皮膚上,格外耀眼。
為了打發時間,許多認識和不認識的考生、家長甚至圍觀者都開始湊堆聊天,幾個女孩子考完出來,湊攏到一塊兒交換著剛剛的考試見聞,突然一位驚叫起來:“怎麼都沒有化妝?是不是不能化妝?”而旁邊一位男生給出建議:“打點兒底,別畫眼線什麼的就行。”旁邊的另外一群開始討論北電和中戲招生的區別,有個男生很直接:“北電看長相,中戲挑另類!”但仔細一問,考生們都嘻嘻一笑:“也是聽說的!”
無論結果如何,赴京趕考已經給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上了重要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