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兒女要踏進社會了,她想“帶個頭”闖天下
堯大姐忙裡插針,跟我總結:一個女人,20歲,30歲,40歲,都有不同的想法。
20歲,單純,結婚,生孩子,再生一個。
兒子出生後,她跟老公南下打工。
30歲,想再乾幾年,就回家過日子。2008年的時候,在老家撫州買好商品房。
40多歲,去年女兒大學畢業,兒子高中畢業,很多女人,到了這個狀況,都覺得能夠松口氣了。
堯大姐卻更加緊迫:他們要踏進社會了,我要給他們帶個頭。
堯大姐覺得“帶頭”,肯定不是繼續給老板乾,而是自己闖,哪怕從擺菜攤開始。
辭職,很多人不理解。堯大姐當時在工廠裡分管設計,丈夫分管生產,兩人月薪加起來有一萬五。堯大姐要走的時候,老板又提出“加薪”,堯大姐婉拒了。
電腦手變成了“雞爪”,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現在,堯大姐清晨5點起床,6點到菜場,7點開始接待工廠食堂買家,9點左右,一些飯店生意上門了。中午到隔壁倉庫用電爐隨便煮點吃的,然後開始盤貨,進貨。下午3點開始零售生意再忙到晚上7點。
堯大姐的丈夫還在廣州。她一邊給丈夫打電話,一邊剁凍雞架,說“電腦手基本變成了雞爪”。
三個月,進展神速,堯大姐的備貨,達到了100多種,而且她對貨品已經做出了用戶歸類,比如:凍鴨頭、鴨脖賣給沙縣小吃;蒙古烤肉片、骨肉相連、川香牛柳等賣給燒烤店;各種魚丸、肉丸、蟹肉棒是火鍋店的最愛;雞腿這些是單位食堂常備。
堯大姐的兒子今年20歲,在媽媽的提議下,他高中畢業先去學了電腦維修,後又考出了駕照,最近在堯大姐的督促下,奔波於工廠食堂、沙縣小吃開拓客源……
我問堯大姐的兒子,你覺得是去公司打工好,還是自己創業好,兒子說,我沒得選。
也對。43歲的老媽尚能重新啟航,更何況20歲的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