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書法家、教育家歐陽中石在兩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字如其人。字好壞需要歸宗,要講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底,可用象形字教老外漢語』
歐陽中石1928年出生於山東肥城,早年拜京劇大師奚嘯為師,之後一面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一面從事書法創作與教育工作。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有較為全面且精深的造詣。至今,歐陽中石著書40餘種,涉及國學、邏輯、戲曲、詩詞、音韻等,是中國當代藝術大師之一。
作為首師大書法專業的博導,他退休後依然醉心於漢字研究與書法教育。80歲以後,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讓歐陽中石多次就中國漢字的傳承與推廣提案建言。
他介紹,有不少外國人都想學漢字,中國的孔子學院已遍布很多國家。就漢字研究與推廣方面的工作,國家漢辦還有很多事可以去做。
他說,中國文字從象形字而來,『漢字剛開始以畫畫為主,畫山、畫月亮、畫太陽等圖形並不難。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中國所特有的漢字文化。』
歐陽中石建議,如果用象形字來教老外說中國話,是一種很有意思也易於接受的方式。『中華文化的根底就是漢字,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把漢字文化充分發揮出來。』他說。
『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
歐陽中石提出,應在中小學生中加強書法教育,從發展漢字做起,讓文化基礎普及到每一個中國人身上,『這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傳播中國先進文化的基礎。』
看到此次兩會上,對書法教育的重視,歐陽先生欣慰地說:『我們這些做漢字教育工作的委員,有了更好發揮能力的機會。希望有更多專家參與到漢字認知與表現研究中來,逐步建成研究基地,讓中國古老的的漢字文化,在今天歷久彌新,香飄全球。』
歐陽中石告訴記者,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是他在書法創作中遵循的原則。幾十年的藝術修煉,他始終謙虛、低調、勤勉,在研習書法、研究漢字的過程中,以德為先,用心揣摩。
『今年我84歲了,但在書法上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我是一名普通的書法老師,只是把學生想知道的道理教給大家。』歐陽中石平淡道。
『至於書法家、藝術大師,我覺得太慚愧了,哪夠得上。』他補充說。
『字好壞要講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歐陽中石語重心長地說:『字好壞需要歸宗,要講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你從古代哪位大家那追隨而來,你還要有些什麼發展,都要想清楚,練明白。』
『在練字過程中,我就懂得兩個字的區別,學和練。練是重復,學是獲得,獲得不是獲得自己的,而要把別人的精華變成自己的。』歐陽中石謙虛地說:『極致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還遠遠沒有達到』。
他同時指出,『練字先做人』字如其人。歐陽中石教他的學生『練字先做人』。他覺得,作為中國人應當有中國人的道德。『比如說,雷鋒同志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默默無聞,始終在幫助自己身邊的人,值得現在的年輕人學習。』
在他的學生、書法家楊佐恆眼中,歐陽先生是一位品德端正、為人謙和、藝術水准高超的當代書壇大家。
楊佐恆認為,歐陽先生的作品大氣古朴、品格不凡、點畫靈動、章法嚴謹,在中規中矩的基礎上,融入了老師自身的個性修為。
楊佐恆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多年,記錄了不少書畫名家的揮毫瞬間。在他的鏡頭中,歐陽中石流露出他傲然的風骨與大家的氣場。
書壇名家在一天天老去,歐陽先生在繼續寫字、教字、研究漢字的同時,呼吁相關部門切實關心書畫家的晚年生活。歐陽中石期待他們這批80歲以上的書畫家,能夠更好地把自己的餘熱發揮出來,為中國書畫走向世界盡己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