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從上學期開始,一個名為『課程委員會』的機構在北京立新學校正式成立。不同於一般人眼中的中小學校管理機構,這個聚焦於教育教學改革的學術管理委員會力圖改變目前學校學術行政不分的現狀。記者近日了解到,為避免教育教學管理出現『隔行如隔山』,包括北京十一學校、立新學校等本市部分學校試水這種『學術行政分離』的新思路。據了解,在目前流行的學校層級管理模式下,校長下面分別是德育副校長和教學副校長,往下是德育主任和教學主任,再往下是年級組長和教研組長,最低一層是班主任和備課組長。業內專家分析,這種傳統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如由於層級較多,校長的一些管理思路基於理解的不同在到達低層級時已被層層弱化,效果容易打折扣;由於學術、行政不分,且過於強化行政管理,這種層級管理模式還經常會出現非學術或非本專業方面的行政乾部不得不指導教師的專業成長的尷尬現象。
記者了解到,從上學期開始,北京立新學校在學校管理模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嘗試,在行政管理方面,學校成立校務委員會,校級層面的重大決策由校務委員會共同決定、民主管理;在學術管理方面,該校成為課程委員會,由教育教學的內行人士組建課程委員會,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程領導力。目前,該校課程委員會成員共有30多人,包括校長、教育、教學全體乾部、所有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教科室成員。
『避免中小學教學教育管理「隔行如隔山」的情況,專業人士纔能做專業的事兒。』北京立新學校校長、中學特級教師曾軍良表示,教育教學工作本身專業性強,學術味濃,只有打造一支專業的團隊,讓行家裡手擁有教育教學管理的話語權,同時賦予課程委員會對教師評價、職稱考核、崗位聘任等更多的管理職責,纔能推動課堂、課程和教育的改革,最終實現教育、教學工作的質的昇華。
據悉,立新學校課程委員會每半個月開展一次活動,最近的活動主題是評課。該委員會成員定期進入學校課堂,發現優缺點,明確學校課程主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由於該校是海淀區唯一一所涵括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公立學校,在課程委員會中,不同學段的專家相互啟迪,擴寬思維,形成『十五年看教育』的獨特優勢。
『學校的品牌提昇和質量突變需要走一條從課堂教學走向課程育人的道路。』在曾軍良看來,借助課程委員會這支專業團隊的思考和時間,引領全校教師成為課堂的研究者、思考者、推動者,點燃教育激情,尊重和激勵學生,發掘學科和課堂之美,打造真正吸引師生的魅力課堂和魅力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