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教輔市場真該管管了!”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面對記者的采訪,發出這樣的呼聲,呼聲背後,是對教輔市場無序及由此引發的對中小學生身心損害的深深懮慮。
今年2月,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發改委、國務院糾風辦聯合發出《關於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對教輔材料評議推薦辦法、教輔材料編寫行為、教輔材料使用監督等進行了明確規范。新舉措讓人們對教輔市場的規范有了新期待。那麼,現在的教輔市場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對學校教育有哪些影響?又該如何從制度層面解決這些問題?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1教輔問題緣何成了“老大難”
【會外微調查】
“秋天的反義詞是什麼?”答案是“夏天”。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試題及答案在教輔讀物中並不鮮見。
江西省鷹潭市某高中畢業生小汪記憶中的高中三年,他和同學們幾乎都靠教輔讀物來練習或鞏固知識。“典型的題目在不同教輔書中都會出現,看上去都差不多。”小汪說,經常遇到錯誤的答案和解析。不少教師反映,目前教輔讀物選題嚴重同質化,大部分彼此抄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創精品少之又少。有的打著新課標的旗號,換湯不換藥,內容陳舊不堪,很多知識點是在“炒冷飯”。
河南某高中畢業生小楊所在的學校,每學期都會硬性配發教輔讀物,但最後幾乎成為廢紙,不是和教材不配套,就是難易程度達不到要求。小楊說,雖然覺得有些教輔書用處並不大,但看見別的同學買了,自己也會跟著購買,“好像少了本教輔書就少學了不少知識點似的。”
對教輔市場的管理與規范,相關主管部門先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然而,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教輔市場的亂象並未就此絕跡,而以一種畸形的方式頑強地存活著。新聞出版總署的一組數據顯示,2010年共收繳、銷毀各類非法出版和盜版教材教輔312.2萬件,破獲了河南新鄉“9·03”盜版教輔案、山東梁山“9·19”盜版教輔案等一批重點案件。
【代表委員建言】
“教輔材料過多、過濫、過貴、過散,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濟南大學原副校長張承芬說,從1985年開始,教育主管部門就頒發相關文件,但至今教輔材料嚴重泛濫,危害著教育的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長尚慶蓮所在學校是當地的熱點學校,雖然家長有需求,但她從沒給學生訂過一本教輔材料。“任何一本教輔資料都不能完全符合一個班上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還會大量佔用學生時間。”尚慶蓮代表對市面上的教輔材料質量並不放心,只是讓教師精選了數量很少的教輔材料供參考,這些教輔並不發給學生,而是由教師作為參考,為學生自行設計練習題。“這樣的習題纔更有針對性,是市面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材料沒法比的。”尚慶蓮代表說。
教輔材料使用得當,確實會對課堂教學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這是采訪中許多代表委員的共識。但使用得當有兩個前提,一是質量過硬,二是數量適當。在質量顯然無法保障的背景下,教輔市場依然火爆,原因何在?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北省委副主委唐瑾認為,是民營書商在背後推波助瀾。“民營書商為獲得書號出版教輔材料,大多選擇一些邊遠出版社或規模小、經濟效益不好的出版社買書號,且經常一號多書,一號多利,一號長期使用,大大降低生產成本,給其在定價、銷售、回扣方面帶來巨大空間。”唐瑾委員認為,正是民營書商的不法行為和不正當的營銷手段,使得教輔市場長期魚目混珠、混亂無序,降低了教輔材料的出版質量,坑害了廣大中小學生。
“現在很多教輔書只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加考試,而不是強調對知識本身的理解,真正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引發學生思考的書反而太少。”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 微博)校長史寧中長期參與基礎教育課程課標的修訂,他認為要扭轉目前教輔材料質量不高、市場混亂的局面,需要出版更多著眼於知識擴展、啟迪智慧的書籍,正面引領,積極佔領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王亞非建議,應該把教輔材料和課外讀物區別開來,分類管理。“現在我們的學生普遍缺少廣泛閱讀,為保證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應該鼓勵出版德育方面的教輔、課外讀物,給學生推薦書目,進行引導。”
2 課餘時間總被教輔“綁架”
【會外微調查】
“《快樂語文1+1》、《中華閱讀》、《亮點激活大試卷》,還有《口算》、《快樂數學1+1》、《期末衝刺18天》……”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鐵路壩小學五年級學生任正(化名),掰著指頭給記者細數自己的教輔讀物,這些還只是語文、數學兩科教師要求購買的,再加上家長購買的,任正語、數、外3門課程的教輔讀物有20多本。
“目前,小學生每門課都配套1至2本教輔,家長還會為孩子再購買其他教輔材料。這樣一來,一個小學生每門課的教輔就是3至4本,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家長附加的,減負很難實現。”對教輔讀物給學生帶來課業負擔加重的現實,江蘇某實驗小學的許校長無奈地說,雖然學校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減少學生在校時間,但學生放學後的隱性學習負擔學校很難控制,教輔讀物的熱銷無疑加重了這種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