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同學們在敬老院做義工,陪老人聊天
3月30日電河南一小學將慈善引入小學課堂,校方稱慈善課的目的是教會孩子“感受愛”和“付出愛”,有別於傳統的思想品德課。
3月30日上午,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外國語小學三年級孩子們正在觀看生命誕生的影像資料,老師引導孩子描述小時候的自己。學校導育處主任金寶會告訴記者,這就是學校新開的慈善課的第一課,目的就是要教會孩子感受自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享受到的來自父母和親人的愛。
據了解,學校目前所用的這本小學版的《慈善讀本》,是由中華慈善總會統一發布的。也是河南省首次面向小學生開設專門的慈善課程,每周在每個班級上兩節“慈善課”。《慈善讀本》的第一篇就是“愛,在生命誕生的時刻”,書中除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慈善人物的故事外,還有邁克·傑克遜的公益歌曲、一些培養孩子團隊精神的游戲等。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在享受家長關愛的時候都會覺得理所當然”,金寶會說,學校開設慈善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學會“感受愛”和“付出愛”。
金寶會表示,學校目前開設的慈善課屬於思想品德課的一部分,但是有別於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慈善”的表述更加國際化一些,學校希望通過這種課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規則,配合課堂教育,學校同時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性,要求孩子在家裡要幫助父母做家務,鼓勵孩子走進社區、敬老院去做義工,並且把做義工的次數時長都計入對於孩子的評價系統。
據了解,許多國際一流中學都對學生進行“創造·活動·服務”的時間有規定,在加拿大,學生為獲得省高中畢業文憑,必須完成40個小時的社區義工的工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