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近年兒童待人接物態度差,甚至尊卑不分,鬧父母、打父母司空見慣。其實很多兒童無禮的行為,源自家長本身同樣無禮及疏於對子女的管教。這是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與沙田新城市廣場發表的一項有關《香港學童禮貌表現》的調查結果。
此次調查受訪家長近300人,其中雖然有近八成家長認為在家培養禮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但有57%的家長認為“禮貌”這個屬“家教”之一的項目,教導的責任應該落在學校方面。只有近三成的人認為家庭纔是最大責任方,反映當前社會似乎已忘記“養不教,父之過”的道理。更差的是,有約一成的家長認為,只要子女成績好,有一點無禮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至於對學生的調查,受訪的315人中只有7%人在家中接受長輩或傭人幫忙時經常說“謝謝”。調查也發現,學生在公眾場所的行為同樣令人側目,因有近八成受訪者在公交車到站時,會馬上衝入車廂霸佔座位;六成人常打斷別人說話。其實這些行為,也與家長有莫大關連,因為同樣只有7%受訪家長經常說“謝謝”;約七成受訪家長同樣會搶先霸佔座位;更有七成家長經常不排隊。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兒童禮貌差的情況的確嚴重,問題主因包括家長自己沒有以身作則而成為孩子的榜樣,也沒有盡到管教的責任。家長只看重孩子的學業和課外活動等技能學習,而輕視品德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