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特色解讀
在北京公立學校中,華夏女中是所很特別的學校。它是北京唯一的女子學校,也是西城區唯一一所由三所示范中學共同支持的“普通校”。不過,在特級教師、華夏女中校長宋立琴眼中,華夏女中真正的特別之處在於以“求真向善,秀外慧中”為培養目標,開發了一套提高女孩人文素養的校本課程,探索了一套適合女孩成長成纔的教育模式。目前,快速發展的華夏女中正在朝著全新的目標前行:為西城區增加一所優質校,為北京市增加一所有特色的學校,為國家增加一個向世界展示中國女校辦學水平的窗口。
創建高效育人的“女校模式”
北京市華夏女子中學成立於1996年,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公立、有寄宿的完全女子中學。學校堅持“全面發展、因性施教、優化個性”的辦學理念,以“博學、博愛”為校訓,尊重教育規律,探索成長規律,不斷汲取世界女子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女校特質的學校文化。
特級教師、華夏女中校長宋立琴說,華夏女子中學首先是一所普通中學,然後纔是女子學校。對學校而言,質量是生命,特色是活力。因此,學校著力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安心、安靜地接受新女性教育,種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種子,從而打好成纔的基礎。
有一個數據驗證了宋校長的話。如果將學生入學時候在全區的成績排名與學生畢業時候的排名相比,華夏女中的學生平均進步幅度是最大的。而這並不是這所學校給予學生的全部。在華夏女中定期進行的校友座談會上,每逢談到“你覺得女校留給你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時,學生們總會很自豪地說:“母校留給我的是獨立、自信、優雅,幫助我建立了完美的內心世界”、“女校讓我對生活有了積極向上的態度,人生觀、價值觀有了較准確的定位”、“它給予我母親一樣的關懷和愛,讓我感受到人間的溫情和不會褪色的愛”、“女中教會了我如何去做一個大氣的女人”。
組建辦學聯合體接續女校文脈
北京市區劃調整以後,新西城教委加快了教育資源的有機融合,在“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理念指導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進西城優質教育均衡發展。華夏女子中學就是新西城教委全力打造的特色學校之一。西城區教委田京生主任說,辦一所代表中國水准的北京女校是西城教育界的夙願,兩區合並後華夏女中並入新西城帶來了實現這一夙願的良機。
在西城區教委的積極促成下,由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北京市華夏女子中學四所學校組成“華夏女子中學辦學聯合體”。由3所示范中學扶持一所“普通校”的聯合,在西城教育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其中北京161中學前身即為著名的北京女一中,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前身為著名的師大女附中。田京生主任說,加入辦學聯合體的是原西城歷史上擁有女校辦學傳統豐厚積淀的名校和原宣武長期支持女校發展的示范校。通過這樣的聯合將西城豐厚的女校辦學積淀與華夏女中當前的辦學實踐聯系起來,是接續西城女校傳統的重要一步。
聯合體組建一年來,在堅持華夏女中的辦學理念和發展特色不變的前提下,充分運用“辦學聯合體”的優質資源,促進學校快速發展。示范校的許多優秀教師走進華夏女中學科教學和育人管理一線,以不同的眼光、從不同的視角審視、研究華夏女子中學,在實踐探索中發揮、展示不同風格和特點的教師風采。4所學校在學校辦學模式研究、青年教師培養、教研組建設、教師資源及課程資源共享、學生共同活動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度合作。
華夏女中以此為契機,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提出學校發展階梯目標:即為西城區增加一所優質校,為北京市增加一所有特色的學校,為國家增加一個向世界展示中國女校辦學水平的窗口。
“小班化、信息化、國際化”打造現代女中
西城區教委推進“校校精彩”工程,全力支持華夏女中進行“小班化、信息化、國際化”辦學實踐。2011年華夏女中初一、高一兩個年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小班化,每個年級4個班,每班20個學生。學校的課堂教學逐步轉向個性化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貼近學生,關注到每個孩子。同時,教委為每位學生配備了iPad,現已進入培訓階段,預計今年5月份即可進入課堂。
在多元開放、信息量巨大、科技極其發達的現代社會中,現實社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宋立琴校長說,學校進行“信息化”辦學實踐從學生日常生活的角度說,一是提昇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二是培養學生判斷和甄別信息的能力,及時找到有價值的信息;三是學會恰當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思想,提昇自己的影響力。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說,一是豐富教學方式,增添課堂教學活力;二是展開自主學習,增添課堂教學魅力;三是拓展學生互動平臺,增加課堂教學效率。總之,提昇學生社會生活能力,增加學生親和力,為學生幸福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未來,華夏女中還將在現址擴建。學校南邊的原“北京市商標印刷廠”已劃為學校教育用地,全部用於拓展華夏女中發展空間。西城區教委將重新進行整體設計,學校佔地面積將擴大一倍,各種專業教室和活動場所將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更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學校辦學質量的提昇。
培養現代新女性需要優質女校
“每個女孩兒不可能都成為女皇,但她們都有可能成為公主。”宋立琴校長說,教育是一項特別需要耐心、從容的事業,沒有一種實踐活動像教育那樣充滿了智慧與挑戰。華夏女中的學生應該具有公主的自信與淡然,具有公主的善良與淡定,具有公主的高貴與淡雅,成為“求真向善,秀外慧中”現代新女性。一個求真向善、秀外慧中的女孩兒,一個充滿理性、從容優雅、富有責任感的女性,一定會擁有自己豐厚多彩的人生,創建出高品質、高品位的生活,為社會、為家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為此,華夏女中提出“辦高雅學校、當儒雅教師、做文雅學生”,高標准要求,低起點運作,華夏女中人必將立足自身,提昇內涵,抓住新機遇,促進新發展,建設特色鮮明的優質女子中學。
手記
今天,包括北師大實驗中學、161中、156中、魯迅中學在內,北京多所中學名校或特色學校的前身都是當年名聲在外的女子中學。不過,時至今日,偌大的北京中小學教育,唯一留下的女校就是華夏女中。
或許,從這個角度說,華夏女中入圍特色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從曾經的邊緣走向當下主流視野的今天。事實上,真正讓華夏女中成為特色的,主要原因並非其生源特點,而是學校根據女生特點,研究其成長的教育規律,在辦學實踐中形成女校特有的辦學經驗,構建有利於青春期女生成長的辦學模式,凸顯具有女校特點的校園文化。
華夏女中的校園精致而優雅,每個角落雕琢出特有的教育意義。滿牆的爬山虎和女校的辦學內涵相得益彰;漫步校園中,你能從師生的笑容中讀出愉悅而陽光的幸福感。
“愉悅”是宋立琴校長很欣賞的一種辦學境界。這位來自河南焦作的特級教師曾在當地擔任過四所學校的校長,其中一所便是女校。6年前宋校長來到華夏女中,以其對於現代女子教育的獨特思考和深入研究逐漸打理著這所女校。在課程設置上,華夏女中開設了“現代女性修養、人文基礎、科技探究、藝術體育”四大類女性特色課程體系。更讓宋校長愉悅的是,該校畢業的女生最感念學校的是帶給她們一個“獨立、自信、優雅、幸福”的內心世界和大氣的心態。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近幾年來華夏女中在京城家長中的口碑越來越好,學校高中錄取分數線提高了30多分。
今天,華夏女中卓爾不群的發展模式吸引北京市和西城區教育行政部門越來越多的關注。為讓更多女孩享受女校的特色優質教育,西城區為華夏女中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並集納三所市級示范校的優質資源來助力該校進一步提昇。客觀上也使得這個辦學聯合體形成一種集實驗中學的氣魄、161中的嚴謹、14中的靈活和華夏女中的細膩於一體的教育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