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我好想讀書,可我不知道能不能過這道檻兒。”今年20歲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小輝(化名)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小輝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今年他報考了北京一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成績已經進入復試,接下來就是小輝非常恐懼的一個環節體檢。
盡管我國已經規定,在入學、就業體檢中禁止進行乙肝項目檢測,但不少單位仍在暗地裡進行。對體檢的恐懼甚至將一些乙肝病毒攜帶者逼上了灰色的“代檢”之路。
考上研究生面臨體檢門檻
小輝在3歲時被檢查出來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從此他心中有了一個“不能說的秘密”。除了家人和少數的親戚知道這個秘密外,哪怕是最親密的朋友,小輝也不敢跟他們提及。
大學期間,小輝學習很用功,各門成績也很好,但他對未來一直很擔心自己的未來,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乙肝歧視現象,使得小輝的就業前景很不樂觀。為此,小輝總自嘲“畢業就是失業”。他決定考研。經過緊張的復習,小輝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通過了報考學校的分數線,並順利地通過了復試。
接下來,學校要進行體檢了,這讓小輝一下子緊張起來。
小輝看到該校碩士生招生簡章報考條件的第四條寫著:“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因為擔心招生這個“體檢要求”裡是不是要淘汰乙肝病毒攜帶者,小輝特意電話諮詢了該校研究生招生辦負責人。
“當我問體檢要求具體是什麼時,研招辦的人馬上說‘比如拒錄乙肝’,我問包不包括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攜帶者,研招辦的人吞吞吐吐地說‘應該包括’。”小輝一聽完這話,冷汗就下來了。
因為擔心體檢終結自己的求學之路,小輝連續幾夜失眠,體重也下降了不少,“我媽媽纔45歲,現在都愁白了頭”。
體檢查乙肝由明轉暗
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小輝報考大學的研究生招生辦。招生辦工作人員表示,學校的一切體檢工作都會“按照國家和教育部有關規定進行”。對於是否會拒錄乙肝攜帶者,該工作人員表示會按有關規定進行。
2010年2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等國務院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用人單位在公民入學、就業體檢中,不得要求開展乙肝項目檢測,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項目檢測報告,也不得詢問是否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在入學、就業體檢中提供乙肝項目檢測服務。
但小輝依舊表示了擔懮:“要是醫院偷偷查怎麼辦?”
小輝的擔懮並非杞人懮天。被稱為“乙肝斗士”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雷闖告訴記者,在入職體檢中,很多公司和醫院都達成了默契,將乙肝體檢結果反饋給公司,而不給體檢者,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有些醫院和體檢機構為了追求體檢帶來的利益,雖然明面上不能開展乙肝項目檢測,但是可以暗地裡查,”雷闖解釋道,體檢一般需要抽血,醫院將血液分成幾份,拿其中一份用來檢測乙肝項目,檢測的結果直接反饋給公司,而體檢者本人則不知道。
雷闖說,在目前的法律法規之下,公司或者學校一般不會以體檢者是乙肝攜帶者的理由拒絕錄取,而是以其他理由拒錄,“這樣維起權來就很麻煩”。
在《通知》實施一年之後,有公益機構發布了《2010國企乙肝歧視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調查的180家國有企業中,有110家企業明確表示入職體檢時要“檢測乙肝項目”,所佔比例高達61.1%,只有42家企業表示入職體檢時“不會檢測乙肝項目”,佔調查總數的23.3%。超過六成的國有企業在入職體檢時仍然違規檢測乙肝項目,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隱私權依然沒有保障。
“我們不僅要考慮到事後維權,需要去主動預防這類的歧視,”雷闖說道,為了保障乙肝攜帶者的合法權益,各類機構不應該違法開展乙肝項目檢測,“只有不查,乙肝攜帶者的隱私得到保護,纔能避免歧視。”
“雖然我國關於防止乙肝歧視的規定已經很多,但執行上仍不盡人意。”北京益仁平中心負責人黃溢智說,“相關單位偷查乙肝的處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太小,這導致偷查乙肝的事件屢禁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