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對中學生國旗下的『激情演講』 ,最理性的評論,當屬『討論問題和規則遵守各歸其位』。可以高調維護學生表達對教育現實看法的權利,卻不可以放縱一個成長中的學生為了善意目的而『不擇手段』。這是超出教育回歸理性的另一種文明追求。
怎樣防范『不擇手段』,筆者最近讀到《人民日報》一篇文章,介紹山東省、市、區(縣)三組開展管轄范圍內乾部『反向約談』組織部領導的文章,對認識和化解中學生『不擇手段』而『激情演講』無不借鑒。
官場的『反向約談』,揭開了『吏部』的神聖面紗,打破了乾部與組織部門互動的禁忌,最重要的是,消除了乾部找組織部領導匯報思想時『跑官要官』的心理障礙,解開了這個令許多人說不清道不明的魔咒。在乾部任用問題上,跑官要官從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批評,在當前語境下,處於弱勢的乾部,動口或動足,都有可能被認定為『跑官要官』。強勢的與領導關系熱烙的,用不著跑也用不著要。結果是,有的乾部可以做『選擇題』而理所當然,而有的乾部只能做『填空題』卻心存僥幸。
真正的而不是作秀的『反向約淡』,是正面認可『負面行為』,是對弱勢乾部群體的一次『援助』,也是『特赦』不同聲音的制度性安排。組織部門不僅能真實掌握乾部思想動態,乾部隊伍中欲說不許欲罷不能的壓力也就不釋自解。筆者建議,約談的對象應該突破組織部門,擴大到乾部可以約談更多的領導。
對教育現狀的詬病,『激情演講』的中學生並非是第一個說實話的孩子,其中的話題總是『經常談起,從未做到』,以至於讓一個學生以大義凜然的氣概喊出來,我們除了尷尬,從良知來說本來沒有理由過多指責,校方有限而可貴的克制不值得過度褒獎。
為了『應試』,我們有太多的『應景』;『應景』多了,就成了『應該』。以為假的成了真的,毛糙的成了光滑的,帶刺的玫瑰成了芬芳的梔子花。但紙是包不住火的,當積壓的火焰一旦爆發,我們的寬容和大度,只不過是傷疤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於事無補。
如果說『寬容』是給『出格』的最好一課,那麼給躍躍欲試的人們打開『前門』則是更好的一課。不論是官場還是學校,不論是社會還是團體,讓人講話,天不會塌下來。只有在表達中纔能學會表達,不讓表達談何善於表達。然而,表達自由只是問題的一個層面,讓各種事物回歸到自己的本質上來,纔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