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日前,河北省石家莊市7位普通母親展示了她們近年來搜集到的一萬多份有關人流廣告雜志之類的“小黃書”,並發出公開信痛揭不良醫院誘導青少年的行為,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記者在北京部分學校周邊調查發現,不僅是人流廣告,一些諸如《男性私刊》等涉及成人話題的“小黃書”也在其中。面對校園周邊泛濫的“小黃書”,業界疾呼:讓青少年在“綠色”環境下成長。
“孩子在這些書上看到懷孕、早產等話題時,就會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一位7歲男孩的母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很無奈,“我覺得這個話題等到青春期再告訴他也不遲。”
“我經常在菜市場收到這樣的雜志,沒想到的是,有一天我9歲的孫女放學回家也拿著這樣一份雜志,而且一直在看封底的‘包皮切割手術’,就趕緊把書收了過來。”67歲的陳奶奶一直和孫女同住,看到孩子關注這些不該關注的東西,她只能用禁令來讓孫女遠離這些“小黃書”。
據記者觀察,這些“小黃書”不僅靠成人廣告來侵蝕青少年,內容也不堪入目,其危害性顯而易見。而相關數據統計表明,如今到醫院流產的未成年人的數量已呈逐年上昇的趨勢。“這與‘小黃書’呼吁‘性解放’是有極大關系的。”一位青少年問題專家表示。
這些違規的“小黃書”到底歸誰管,就此問題,記者諮詢了北京市博友律師事務所張文平律師。據張律師介紹,這些刊物封面沒有刊號,是私自印制的,並沒有經過省一級新聞出版單位審核。同時,由於對這種刊物的性質很難界定,難以區分是廣告還是刊物,因此就給治理工作帶來了困難。”
北京春傑心理諮詢機構心理專家王煥斌表示,要讓青少年在“綠色”環境下成長,父母要做好相關教育。“性教育最好的時機是孩子幼年期,對處於無意識狀態下的幼兒進行‘粗線條’的男女性生理知識方面的啟蒙教育,長大後有助於消除其對異性的神秘感。”
北京市教科院理論研究室德育專家楊忠健稱,當今的中小學生處在一個比過去復雜得多的社會環境中。研究發現,有些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比較欠缺且社會化程度又相對滯後,但性發育卻普遍提前,在這“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的誘惑下,青春期的孩子極易在人生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甚至發生性失誤。
“加強法制、加強管理很有必要,應該盡量創設良好的綠色環境,這會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這是政府、學校教育和全體公民的責任。”楊忠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