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有93年歷史的南開大學決定控制畢業生“留校任教”的比例。該校是眼下飽受“近親繁殖”問題困擾的眾多名牌大學之一。今天,南開校長龔克在該校一個有關師資問題的會議上介紹,目前全校2046位專任教師中,有近六成是本校畢業生。
南開大學教師學緣結構圖表顯示,12.1%的教師來自北美等海外國家,29.2%畢業於國內其他機構,58.7%畢業於本校。
龔克對記者說,學校正在采取措施,希望“十二五”期間新增教師中,從海外名校引進的不低於1/3,留校任教者不超過1/3,來自國內其他機構的佔到1/3,使得目前教師中本校畢業生為主導的局面得到改善。他說,2011年新聘教師中,海外引進的師資已經超過了1/3。
到2019年,南開大學希望形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師資隊伍,龔克坦言,目前距離這一目標還有“相當的差距”。
在他眼中,師資結構不盡合理的突出表現包括,在學緣結構上仍須進一步改善,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青年骨乾不足,在國內外相應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不足,學科領軍人物偏少,學術影響力偏低。
在該校的人纔會議上,龔克列舉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盛頓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與該校師資對比情況,指出要強化“小進則退”的懮患意識,把引進培養人纔當成“生死攸關”的工作。
南開大學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系胡俊傑教授贊成學校減少“近親繁殖”的導向。他對記者表示,應當鼓勵人纔的自由流動,這樣其實也有利於青年教師的發展。胡俊傑是2012年度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基金獲得者之一。他先後在國內外多所高校求學或工作,並非南開“土著”。他說,在美國的名校,一般很少有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的傳統。
與此相反,幾年以前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名校“近親繁殖”嚴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等人研究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17所大陸高校財經類院系師資情況,認為中國大學的近親繁殖程度數倍於海外同行。他們發現,17所高校987位教師中,約有70%在任職高校有過求學經歷。而哈佛大學經濟系47人中66%無哈佛求學經歷,新加坡國立大學、倫敦經濟學院、耶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亦然。
如今,減少和消除“近親繁殖”現象,是教育部對高校提出的要求之一。《全國教育人纔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指出,希望高校“大幅度減少或者不從本校畢業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師”。
今年,龔克在英國遇到的一位同行令他“很受啟發”。這位同行指出,合理的學緣結構是學術自由的保障。龔克認為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他說,過於強調師承,師資隊伍形成“徒子徒孫結構”,就有可能傷害學術自由,真正出色的學校與合理的學緣結構不無關系。
